2025年第42卷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老年长期照护保险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徐青松
    2025, 42(7):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1
    [摘要](2) [HTML](0) [PDF 938.86 K](1)
    摘要:
    2  癌症患者社会融合体验的质性研究
    吴捷,闫德修,张媛媛,钱艳,章雅青
    2025, 42(7):4-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2
    [摘要](7) [HTML](0) [PDF 965.74 K](2)
    摘要: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社会融合的体验,探索其感知增进和阻碍社会融合的因素,为制订该人群的护理支持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在上海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 21名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7个亚主题,即:癌症患者社会融合的具体表现(适应癌症生存者身份、适当参加社会活动、维护调整人际关系),癌症患者感知增进社会融合的因素(乐观坚韧的个人性格、医护—病友—照护者的协同支持),癌症患者感知阻碍社会融合的因素(医疗信息缺乏、政策保障待完善).结论 护理人员应关注癌症患者的社会融合状态,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助力心理护理,加强信息供给和呼吁政策保障,促进癌症患者融入社会.
    3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决策困境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朱守淋,黄乐娇,王彩莲,李韵,毛世芳
    2025, 42(7):8-1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3
    [摘要](5) [HTML](0) [PDF 1.24 M](2)
    摘要:
    目的 整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体验,了解其决策需求,为促进医患共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8月。运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归纳为8个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支持环境困境、艰难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困境体验。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与ICU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给予全方位决策支持,帮助其做出最佳决策,并提供多样化心理干预,减轻决策者的负性情绪。
    4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魏雪岩,张宝珍,汤利萍,程志强,李夏欣,魏青青,魏超
    2025, 42(7):12-1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4
    [摘要](3) [HTML](0) [PDF 1.25 M](1)
    摘要:
    目的 整合肠造口患者术后病耻感体验,为制订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中肠造口患者病耻感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6月。采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提炼出28个研究结果,归纳为8个类别,合并为3个整合结果: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来源于多方面、肠造口患者面临病耻感带来的多重困境与挑战、肠造口患者应对病耻感的方式多样化。结论 病耻感对肠造口患者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该问题,及时提供干预和支持,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
    5  家庭照顾者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准备的研究进展
    李雪阳,李小寒
    2025, 42(7):16-1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5
    [摘要](1) [HTML](0) [PDF 974.06 K](1)
    摘要:
    6  基于i-PARIHS的社区老年人利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相关因素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丁子淳,陈俊羽,王萌,李玮彤,王秋琴,徐桂华
    2025, 42(7):20-2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6
    [摘要](1) [HTML](0) [PDF 959.38 K](1)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老年人利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相关因素,为推动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于2024年2—4月选取20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基于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行动促进框架(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entation in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ed framework,i-PARIHS),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包括变革(疗效、安全)、接受者(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素养、老年人家庭支持、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环境(社区现场环境、监管环境、政策环境)、促进(信任关系建立、标准化指导、外部资源链接)。结论 社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应基于i-PARIHS的4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入优化。
    7  火龙罐综合灸在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中的应用
    郑晓英,李德越,王继坤,赵滨滨,吕学丽,任莹莹
    2025, 42(7):24-2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7
    [摘要](1) [HTML](0) [PDF 959.39 K](1)
    摘要:
    目的 探讨火龙罐综合灸对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7月,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某中医院120例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火龙罐综合灸。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及干预后1个月的癌症疲乏、中医证候评分和疗效等。结果 干预后1个月,试验组患者的癌症疲乏量表得分为(20.01±0.48)分,低于对照组的(27.44±0.54)分;中医证候评分为(5.69±1.05)分,低于对照组的(7.26±1.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火龙罐综合灸能有效改善甲状腺癌术后伴癌因性疲乏虚证患者的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8  气交灸结合腹部穴位按摩促进腰椎融合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医护理研究
    胡天宏,毛跃霞,陈少华,赵帅,李永津
    2025, 42(7):28-3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8
    [摘要](1) [HTML](0) [PDF 965.46 K](1)
    摘要:
    目的 探讨气交灸结合腹部穴位按摩的中医护理方式对腰椎融合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房收治的108例腰椎融合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表法分为3组,即干预组(气交灸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组)、对照组1(气交灸组)、对照组2(腹部穴位按摩组),每组36例。干预1周后,比较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1周后,干预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心、呕吐、肠鸣音及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气交灸结合腹部穴位按摩的中医护理,能有效加快腰椎融合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9  产后乳汁淤积中医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钱玉欣,陆薇,卢家茵,于淼,吕一帆,杨明
    2025, 42(7):32-3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09
    [摘要](1) [HTML](0) [PDF 990.20 K](1)
    摘要:
    目的 总结产后乳汁淤积中医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以服务于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根据“6S”证据模型,检索临床决策系统、指南、专业学会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产后乳汁淤积中医护理干预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至2025年5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 最终纳入21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7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6篇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从评估和处理、穴位按摩、经络推拿、草药外敷、耳穴疗法、中医综合疗法6个方面,共汇总21条证据。结论 系统总结了产后乳汁淤积中医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构建个性化中医护理方案构建提供了循证依据。
    10  中医特色疗法在高原官兵踝部军事训练伤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曹云霞,王淑娟,牛小娟,张蕊,李俊
    2025, 42(7):37-4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0
    [摘要](2) [HTML](0) [PDF 947.55 K](2)
    摘要:
    11  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潜在剖面分析
    林榕,颜缘娇,陈芝,吴星星,李红
    2025, 42(7):41-4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1
    [摘要](2) [HTML](0) [PDF 998.74 K](1)
    摘要:
    目的 探讨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选取福州市435名社区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对抑郁症状进行分型,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结果 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可分为3类:轻度情绪失调—功能轻度受损型(66.2%)、中度抑郁情绪—社会功能减退型(22.1%)、重度情感淡漠—广泛功能损害型(11.7%)。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认知功能(均P<0.05)。结论 记忆抱怨主诉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存在异质性,应重点关注低龄、低认知水平的“重度情感淡漠—广泛功能损害型”老年人群,制订并实施个体化干预策略,以改善其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
    12  恐惧疾病进展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李雯,宋小花,何素素,黄佳倩,肖珊珊,邓堋,陈红涛
    2025, 42(7):45-4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2
    [摘要](2) [HTML](0) [PDF 969.54 K](1)
    摘要:
    目的 探讨恐惧疾病进展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64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及恐惧疾病进展量表简版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得分为[65.0(56.0,73.0)]分、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26.0(23.0,33.0)]分、恐惧疾病进展得分为[30.0(25.0,36.0)]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1)。恐惧疾病进展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创伤后成长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70.50%。结论 恐惧疾病进展可通过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直面疾病恐惧,激发其抗争意识,促进心理成长。
    13  宫颈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痛苦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艳芳,季小梅,赵龙,杨秀木
    2025, 42(7):49-5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3
    [摘要](1) [HTML](0) [PDF 1.02 M](1)
    摘要: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期间的心理痛苦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3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痛苦温度计等工具调查患者术后、首次化疗、化疗中期、化疗结束及化疗结束3个月后痛苦水平。通过增长混合模型识别患者心理痛苦的发展轨迹,并运用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77例患者,识别4个心理痛苦轨迹,分别为“无痛苦组”“中度痛苦组”“缓解组”和“调试组”;肿瘤分期、体育锻炼、照顾者健康状况、领悟社会支持、夫妻疾病沟通、恐惧疾病进展及负向信息注意水平是宫颈癌患者术后CCRT期间心理痛苦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CCRT期间心理痛苦存在群体异质性,护理人员应根据心理痛苦变化轨迹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14  护士第二受害者伤害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高志恒,张晓红,何芳,邓卓青,李前飞,张亚男
    2025, 42(7):54-5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4
    [摘要](4) [HTML](0) [PDF 949.40 K](3)
    摘要:
    目的 编制护士第二受害者伤害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以前期构建的第二受害者伤害评价指标为基础,通过指标筛选转换,编制护士第二受害者伤害评估量表初稿。2024年5—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湖北两省的100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护士第二受害者伤害评估量表包括生理伤害、心理伤害和社会影响3个维度,共31个条目。量表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33~1.000,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84、折半信度为0.915,重测信度为0.984。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86.73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护士第二受害者伤害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医疗机构开展护士第二受害者系统化评估、动态监测及精准干预的测评工具。
    15  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类别的潜在剖面及影响因素分析
    温芳芳,何莹华,张龙
    2025, 42(7):58-6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5
    [摘要](2) [HTML](0) [PDF 1004.58 K](2)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类别的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工具进行评估,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确定PTG类别。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的PTG分类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消极成长型(20.59%)、中成长—低他人关系型(42.16%)、积极成长型(37.25%)。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肝癌病程、癌症分期、术后联合放化疗、应对方式、抑郁程度、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水平均为患者PTG分类差异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PTG分类呈现一定异质性;医护人员可根据这些分类细化护理策略,制订个性化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的PTG水平。
    16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不同程度失眠伴抑郁焦虑患者疗效分析
    卢静芳,李静茹,张洁,葛方梅,苑成梅
    2025, 42(7):63-6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6
    [摘要](4) [HTML](0) [PDF 994.58 K](1)
    摘要:
    目的 探讨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CBT-I)对不同程度失眠障碍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126例失眠障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分为中度失眠组和重度失眠组,两组均接受8周的CBT-I治疗。分别在基线、2周、4周及8周时,使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16)等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PSQI[5.00(4.00,8.00) vs. 7.48(7.00,10.25)]分、HAMD-17[6.00(2.00,6.44) vs. 6.44(5.00,8.00)]分、HAMA[5.10(2.00,5.20) vs.5.20(3.00,7.25)]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6)。中度组所有指标在2周末均明显改善(均P<0.05);重度组DBAS-16后果因子和药物因子在4周末明显改善(均P<0.05),且睡眠潜伏期和生活质量存在波动现象。 结论 CBT-I对失眠、抑郁和焦虑均有显著疗效,但不同失眠严重程度患者的失眠改善幅度存在差异。
    17  我国高龄失能老年人焦虑抑郁的网络分析
    李红敏,李晓菲,邓春梅,都玉珍,付梦雪
    2025, 42(7):68-7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7
    [摘要](2) [HTML](0) [PDF 1.33 M](1)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失能老年群体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网络关系特征,识别核心和桥接症状,为共病障碍的干预提供潜在靶点。方法 纳入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调查第7次数据中的8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评估焦虑和抑郁症状。使用R软件构建并可视化偏相关网络模型,计算节点的中心性指标。结果 共纳入1652名80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网络分析显示症状间连接密度为0.73。无法控制的担忧具有最高的强度中心性(Strength=7.14)和预期影响力(EI=1.00),烦躁不安是最重要的桥接症状(BEI=0.34)。网络结构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通过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了高龄失能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症状网络的关键节点和桥接症状,不仅深化了对老年情绪障碍复杂性的理解,也为临床实践中的精准干预和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18  肺结核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自我隐瞒在心理痛苦与自我超越间的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分析
    郭洁,杜宇平,王素琴,仲伟明,吴亚亭,尹碧
    2025, 42(7):72-7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8
    [摘要](2) [HTML](0) [PDF 1.04 M](1)
    摘要:
    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心理痛苦、自我隐瞒与自我超越间的交互影响关系。方法 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208对,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心理痛苦温度计、自我隐瞒量表、自我超越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通过主客体互倚中介模型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结果 肺结核患者及配偶心理痛苦得分分别为(6.24±1.25)分、(5.73±1.16)分,自我隐瞒得分分别为为(36.41±5.76)分、(34.27±6.01)分,自我超越得分分别为为(40.47±8.12)分、(43.29±8.95)分。主体效应显示夫妻心理痛苦、自我隐瞒均能负向预测自身自我超越(均P<0.05)。客体效应显示患者心理痛苦、自我隐瞒均能负向预测配偶自我超越,而配偶仅自我隐瞒能负向预测患者自我超越(均P<0.05)。中介效应显示夫妻双方心理痛苦均能通过自身自我隐瞒对自身自我超越产生影响(均P<0.05);患者心理痛苦可以通过双方自我隐瞒对配偶自我超越产生影响(均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心理痛苦、自我隐瞒对自我超越存在交互影响,临床应该从二元视角制订干预方案,以提高夫妻双方自我超越水平。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一项描述性现象学研究
    陈佳怡,王超越,殷金霞,金翊思,孟令丹,张全志
    2025, 42(7):77-8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19
    [摘要](3) [HTML](0) [PDF 981.14 K](2)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父母的养育倦怠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为制订干预方案和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16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 ASD儿童父母养育倦怠的真实体验及其心理社会需求可归纳为4个主题,即ASD儿童发展、康复与养育的家庭困境,养育保护资源不足,心理求助资源匮乏,对未来的担忧与展望。结论 ASD儿童父母普遍存在养育倦怠问题;建议家庭、医疗机构、政府及社会多方协同合作,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模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以缓解养育倦怠对家庭的影响。
    20  老年人内在能力变动特征研究的范围综述
    韩梦雅,赵鑫宇,刘雨骅,李秋萍,韩斌如
    2025, 42(7):82-8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0
    [摘要](3) [HTML](0) [PDF 1011.13 K](1)
    摘要:
    目的系统分析老年人内在能力轨迹变化或转变模式的相关研究,探究内在能力的变化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范围综述方法框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老年人内在能力变化特征的纵向研究,检索时限为2015年1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老年人内在能力及其各维度均呈现双向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此外,内在能力的恶化与衰弱、功能能力下降以及死亡风险增加等健康结局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内在能力变动情况具有异质性;提示未来研究需定期监测内在能力轨迹,实现对不良事件的早期预警并制订针对性的照护方案,助力健康老龄化。
    21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感知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家庭韧性主客体互倚关系研究
    罗晓华,陈大朝,李佳怡,刘春云
    2025, 42(7):87-9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1
    [摘要](2) [HTML](0) [PDF 1.02 M](1)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在感知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和家庭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漳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中青年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共209对,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知觉压力量表、感知伴侣回应量表和家庭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患者的感知压力和感知伴侣回应均高于配偶,而家庭韧性则低于配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方的感知压力对家庭韧性有负向预测作用,而感知伴侣回应则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均P<0.05)。此外,患者的感知压力会影响配偶的家庭韧性,配偶的回应亦影响患者的家庭韧性(均P<0.05)。感知伴侣回应在感知压力与家庭韧性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中青年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的家庭韧性与其自身及对方感知压力、感知伴侣回应密切相关。因此,从夫妻二元视角出发制订干预措施,将更有助于提升患者及其配偶的家庭韧性。
    22  专科护士主导的早产儿共享门诊构建及应用研究
    华玲玲,李雅雯,唐云飞,张涵,赵菲菲,薛艳
    2025, 42(7):91-9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2
    [摘要](1) [HTML](0) [PDF 963.91 K](1)
    摘要:
    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早产儿共享门诊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23年3-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62)。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评估随访1次/月,持续6个月。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早产儿6月龄时的体格发育情况、智能发育情况及照护者能力评估。结果 干预组52例完成随访,对照组55例完成随访。两组早产儿在6月龄时,干预组各项体格发育指标、智力发育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早产儿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共享门诊,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是一种可行的早产儿延续性护理模式。
    23  第9版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之血管加压药物输注解读
    陈家欣,刘畅,王洁,金蕾,李祥云,朱慧敏,曹秀珠,赵林芳
    2025, 42(7):95-9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3
    [摘要](3) [HTML](0) [PDF 967.85 K](2)
    摘要:
    血管加压药物是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常用药物。近年来,通过外周静脉导管输注血管加压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血管加压药物输注通路的选择及护理措施上存在诸多差异。因此,规范化的需求愈发迫切。本文对2024年第9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新增的“血管加压药物输注”标准进行详细解读,涵盖血管通路的选择与置入、维护、更换与拔管等方面,旨在为安全输注血管加压药物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静脉治疗护理的整体质量。
    24  知识图谱在重症监护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璐,张山
    2025, 42(7):99-10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4
    [摘要](3) [HTML](0) [PDF 1.04 M](2)
    摘要:
    25  亲水涂层导尿管对留置导尿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朱玉兰,刘雨薇,叶佳怡,王志国,李卡
    2025, 42(7):102-10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5
    [摘要](2) [HTML](0) [PDF 1.17 M](1)
    摘要:
    目的 评价亲水涂层导尿管在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EBSCO、Cochrane Library、Ovid、ProQues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检索使用亲水涂层导尿管和普通导尿管行留置导尿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RevMan 5.4、Stata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共计5660例患者。亲水涂层导尿管组和普通导尿管组在菌尿阳性率、血尿发生率、漏尿发生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CU患者中,亲水涂层导尿管组在抗菌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水涂层导尿管在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整体优势并不显著,但在ICU患者中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菌效果。
    26  非正式照顾者应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安梓淇,王佳琳,唐琦,李馥余,冯双双
    2025, 42(7):108-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6
    [摘要](1) [HTML](0) [PDF 1.24 M](1)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非正式照顾者应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SinoMed、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非正式照顾者应对BPSD经历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5月,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提炼出46个主题,归纳为12个新类别,最终整合成4个结果:照顾者应对BPSD时的困境;照顾者不同的BPSD应对方式;照顾者角色适应;照顾者角色成长。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非正式照顾者应对BPSD的角色价值,可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方案,以帮助其实现角色成长。
    27  一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韩文文,张凯,张奕,张佳佳,赵林芳,宫晓艳,庄一渝
    2025, 42(7):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5.07.027
    [摘要](4) [HTML](0) [PDF 1.02 M](1)
    摘要:
    总结1例食道恶性肿瘤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接受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术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多学科协作评估患者静脉状况,分析置管难点及风险;制订并优化置管方案;应用心脏超声联合“雪花征”进行尖端定位;严密监测并发症;强化患者回访工作。经精心且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于第6次化疗后成功拔除导管,未出现导管相关性并发症。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