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的初步构建
    林蓓蕾,靳雨佳,梅永霞,张伟宏,张振香,王文娜,薛利红,安保霞
    2024(6):1-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1
    [摘要](245) [HTML](0) [PDF 1.21 M](714)
    摘要:
    目的 构建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为脑卒中行为管理提供新的指导框架。方法 遵循护理学科理论模型发展过程,综合采用文献研究、质性研究及理论分析,初步构建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情境理论模型,包括概念、命题(概念间假设关系)及模型边界(适用范围)。结果 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模型包含复发风险感知、行为决策、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情感反应(担忧)和健康行为等6个核心变量,一条核心路径为“复发风险感知→行为决策→健康行为”,三条桥梁路径为“复发风险感知社会支持→行为决策→健康行为”“复发风险感知→自我效能→行为决策→健康行为”和“复发风险感知复发担忧→行为决策→健康行为”。结论 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模型或可丰富脑卒中健康行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进而为开展脑卒中患者健康管理及复发防控实践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2  胎头着冠运用减张手法联合自然娩肩在降低产时会阴损伤中的应用
    冯琼,王玲欢,韩海琴
    2024(6):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2
    [摘要](82) [HTML](0) [PDF 921.83 K](184)
    摘要:
    目的 探讨胎头着冠运用减张手法联合自然娩肩在降低产时会阴损伤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降低产时会阴裂伤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在绍兴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自然分娩的产妇286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尾数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n=149)和对照组(n=137)。观察组在适度会阴保护技术上,当胎头着冠运用减张手法联合自然娩肩助产;对照组以常规的适度会阴保护技术和人工娩肩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损伤、产后会阴水肿、会阴疼痛、产后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阴道前庭损伤、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1~5 min 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胎头着冠运用减张手法联合自然娩肩,能有效减少产妇会阴损伤的发生,可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3  轮椅辅助上肢运动联合多维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伴认知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甄月阳,王鸿滨,田苗苗,梁超,郭全荣,郝习君
    2024(6):10-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3
    [摘要](113) [HTML](0) [PDF 939.78 K](206)
    摘要:
    目的 探讨轮椅辅助上肢运动联合多维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伴认知障碍患者上肢运动、静态平衡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选取在某医院住院的某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伴认知障碍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0)、B组(n=39)和C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B组增加轮椅辅助上肢训练,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多维认知训练,共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3组患者的运动、平衡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4周后,B组、C组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效益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轮椅辅助上肢运动联合多维认知训练,能有效提升脑卒中偏瘫伴认知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静态平衡和认知功能。
    4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磊,张金梅,文喆卿,靳宇敏,李红玉,李红梅
    2024(6):14-1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4
    [摘要](197) [HTML](0) [PDF 926.16 K](254)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感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激发患者自我预防意识、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市3个社区的老年脑卒中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感知量表、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 APGAR index,APGAR)等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感知总分、DS14总分、APGAR总分分别为(40.31±8.99)分、(20.99±7.01)分和(4.91±1.50)分。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数量以及有无跌倒史的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其跌倒风险感知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跌倒风险感知总分与DS14 总分呈负相关(r=-0.724,P<0.01),与APGAR总分呈正相关(r=0.782,P<0.01)。DS14 总分、APGAR总分、跌倒史和慢性病数量是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感知呈中等偏下水平,社区卫生保健人员应重点关注存在D型人格、家庭关怀度低、有跌倒史、合并慢性病数量多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
    5  不同持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
    田芳,段旭锋,宋玲,邹梅
    2024(6):18-2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5
    [摘要](131) [HTML](0) [PDF 927.91 K](19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持续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8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29)。A组早产儿采取仰卧位通气,B组早产儿采取俯卧位通气,每次持续时间为1 h,C组早产儿每次俯卧位持续时间为2 h。分别记录3组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撤机成功率、动脉血气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B、C组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氧疗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早产儿撤机成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入组2 d及3 d,C组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各项指标数值的干预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产儿在无创机械通气期间间断采取俯卧位可以改善肺氧合功能,且持续时间为2 h效果更佳。
    6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低血糖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蒋菲菲,黄沂,覃祚莲,张丽虹,陶小松,梁小英,陈维芳,易娜,吴彬
    2024(6):22-2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6
    [摘要](105) [HTML](0) [PDF 1.15 M](357)
    摘要:
    目的 构建老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血液透析低血糖列线图风险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果,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的低血糖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A院区血液净化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DKD患者273例建模,同法选取2023年7-12月该院B院区的老年DKD患者65例进行模型验证。以Lasso回归筛选特征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338例研究对象低血糖发生率为43.5%。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自我管理、社会支持、DKD病程、透析过程中进食、过去1年低血糖史、透析前血糖是老年DKD患者透析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有较好一致性(P>0.05),经验证该模型预测的总体准确率为80.0%,临床决策曲线阈值概率为7%~95%时,模型临床净获益高。结论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临床中应用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7  脊髓损伤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刘芳芳,孙晓龙,袁华,惠琳娜,吴相波,高咪,牛丹,张亚妮,梁英,琚芬,王宏斌,曹辉
    2024(6):27-3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7
    [摘要](101) [HTML](0) [PDF 937.49 K](229)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早期快速识别高危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08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UTI分为UTI组和非UTI组,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脊髓损伤情况、排尿方式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UTI的危险因素。结果 308例SCI患者中有62例(20.13%)住院期间发生UTI。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损伤程度、球海绵体反射、入院时合并合并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入院时合并贫血、排尿方式等项目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留置导尿、合并DVT、球海绵体反射消失是SCI住院患者发生UTI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SCI住院患者UTI发病率较高,护理人员尤其要重视入院时留置导尿、合并DVT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的患者,做好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院内感染。
    8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谢枫云,胡文婷,周芬,沈南平,陆红,孙霁雯,何梦雪
    2024(6):31-3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8
    [摘要](116) [HTML](0) [PDF 934.48 K](183)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早期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化疗的801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与既往史等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白血病患儿FN的危险因素,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预测效果。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为33.46%。不同个人史、疾病史、治疗史以及既往史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是否发生FN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第5天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疾病复发、初次化疗、使用阿糖胞苷、第5天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发生FN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 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儿FN发生率较高,应从初诊开始重视感染防治,尤其是复发、使用阿糖胞苷、年龄小、早期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儿,并加强对口腔黏膜炎、血常规、生命体征等的评估,积极防治口腔黏膜炎和骨髓抑制。
    9  负性心理状况对护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分析: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陈维芳,吴彬,蓝红霞,黄振鹏,黎剑云,温彬斌,蒋菲菲,易娜
    2024(6):35-3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09
    [摘要](120) [HTML](0) [PDF 963.05 K](263)
    摘要:
    目的 探究领悟社会支持在护理学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负性心理状况与学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为解决护生学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4所大学的931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护生学业倦怠、焦虑、抑郁、压力和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57.86±8.56)分、(44.18±9.20)分、(49.49±9.83)分、(38.72±7.50)分、(57.05±14.23)分。学业倦怠与焦虑(r=0.374)、抑郁(r=0.499)、压力知觉(r=0.529)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370,均P<0.01)。领悟社会支持在护生负性心理状况与学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2.79%。结论 负性心理状况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学业倦怠的发生,护理教育者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护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缓解负性心理状况,从而有效解决学业倦怠情况。
    10  基于古籍挖掘的糖尿病中医食疗方调制规律研究
    邓丽金,王昶,王章林,龚舒婷,鲍中元,卢铎朵
    2024(6):39-4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0
    [摘要](115) [HTML](0) [PDF 1.05 M](177)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中医食疗方的调制规律,为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施食和食疗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食疗方全录》《中国药膳大辞典》三本纸版古籍中收载的糖尿病食疗方,提取方名、组成、剂型等信息,应用SPSS 26.0进行频数分析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 开展食物配伍关联分析。 结果 共纳入食疗方264首,涉及191种食物。古代糖尿病中医食疗方多用补虚类(47.91%)食药物质及保健食品药材,清热类(11.84%)次之;多以平性(36.65%)、温性(31.41%)为主;味多甘味(55.38%);归经则以脾经(18.99%)、肾经(17.51%)、胃经(16.46%)、肺经(15.40%)居多;汤剂为常见剂型(32.58%);五谷类食物使用较多(25.25%);其主治证型以气阴亏虚(32.07%)为主。 结论 古代医家重视由调治中焦入手,灵活应用中医食疗方调治糖尿病,讲究补虚辅以清热利湿,善于理气和中祛湿化浊,妙用“温”品,遵循辨证原则,选材多味,组方多样,为临床进行中医食疗干预糖尿病提供了有益借鉴与思路启发。
    11  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健康心理控制源类型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齐东燕,高俊香,张婧婧,胡英芳,田金满,张素英
    2024(6):44-47,5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1
    [摘要](88) [HTML](0) [PDF 1.78 M](163)
    摘要: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现状,探讨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不同健康心理控制源(health locus of control,HLC)与PTG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患者PTG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AL患者201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正性信息注意偏向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AL患者PTG总分为[62(49.5,70.00)]分,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powerful others HLC,P-HLC)、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健康机遇控制(chance HLC,C-HLC)呈负相关(P<0.05);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P-HLC与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I-HLC与PTG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 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不同HLC与PTG间发挥的作用机制不同,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HLC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施护,从而提升PTG。
    12  同期网络分析报告标准解读
    尚余光,张宜竹,王小萌,韩舒羽
    2024(6):48-5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2
    [摘要](147) [HTML](0) [PDF 927.42 K](715)
    摘要:
    网络分析为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该方法对分析多变量的复杂关系具有突出的优势。网络分析相关原始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横断面研究数据的同期网络。由于目前统计分析的一般报告标准无法满足网络分析相关研究的需求,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团队聚焦同期网络分析研发了报告标准,包括对方法部分和结果部分一般分析流程的8个条目以及特殊分析流程的10个条目。本文对该报告标准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国内研究者规范该类型研究的报告,提升研究报告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13  基于决策树法构建深静脉置管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及防控策略分析
    龚利平,李建,陈忠英,李金贵,郭彦
    2024(6):52-5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3
    [摘要](104) [HTML](0) [PDF 1.06 M](205)
    摘要:
    目的 以决策树法构建深静脉置管(deep venous cetheterization ,DVC)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医护人员制订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就诊的DVC患者22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未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与决策树法分别创建DVC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测模型,并评估上述两种模型的风险预测效果。结果 年龄≥65岁、糖尿病、长期置管、重复置管、白蛋白<30 g/L等均是DV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中,重复置管是DVC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最重要的预测因子;DVC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决策树模型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808(95%CI:0.758~0.858)。结论 构建的DVC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决策树模型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医护人员筛选潜在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依据。
    14  开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范围综述
    许露丹,唐淑奥,韩梦雅,赵鑫宇,韩斌如
    2024(6):55-6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4
    [摘要](146) [HTML](0) [PDF 986.36 K](208)
    摘要:
    目的 了解国内外开业护士(nurse practitioner,NP)核心能力的内容及发展现状,为明确NP角色定位、促进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检索了CINAHL、Embase、PubMed等11个中英文数据库中NP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2008年1月至2023年8月。依据美国NP核心能力框架的8个维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范围综述,对超出能力框架的条目设置为其他维度。结果 最终纳入29篇文献,共提取出784条核心能力,包括患者护理263条(34%)、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改进96条(12%)、基于系统的实践88条(11%)、多学科合作82条(10%)、专业性82条(10%)、人际关系和交流技巧65条(8%)、实践知识55条(7%)、个人与专业发展46条(6%)、其他维度7条(1%)。结论 各国NP核心能力存在差异,我国尚缺乏NP的核心能力框架,可借鉴国外的NP核心能力,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NP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15  肺癌化疗患者决策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培培,程亚敏,房紫如,尚茜
    2024(6):61-6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5
    [摘要](130) [HTML](0) [PDF 927.54 K](463)
    摘要:
    目的 调查肺癌化疗患者决策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辅助决策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胸外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366例为调查对象,采用决策准备量表、参与治疗决策态度问卷、决策困境量表以及感知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肺癌化疗患者366例,其决策准备度、治疗决策态度、决策困境、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63.68±5.56)分、(23.00±4.20)分、(34.21±7.67)分、(60.92±5.4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分期、治疗方式等的肺癌化疗患者,其决策准备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决策准备度与治疗决策态度呈正相关(r=0.800)、与决策困境呈负相关(r=-0.405);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528)。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期、治疗方式、治疗决策态度、决策困境状态、社会支持是决策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均P<0.05),解释总变异的68.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的决策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治疗方式多样及疾病分期晚的患者,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决策态度,改善其决策困境状况。
    16  群医学发展现状及对护理学科发展的影响
    张恩铭,王喜益,胡韵,王彩凤,周滢,黄秀秀,方琼
    2024(6):65-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6
    [摘要](90) [HTML](0) [PDF 1.03 M](370)
    摘要:
    17  目标框架效应在慢性病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进展
    李梦洁,苟晓瑜,卢楠,迟嘉婧,于万慧,杨丽娟
    2024(6):70-7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7
    [摘要](135) [HTML](0) [PDF 902.52 K](823)
    摘要:
    18  外军新兵基础训练损伤研究进展
    袁雨祥,陈亮
    2024(6):73-7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8
    [摘要](118) [HTML](0) [PDF 937.82 K](274)
    摘要:
    19  围产期丧失创伤的研究进展
    张希,曾铁英,吴梅利洋,邢翠
    2024(6):77-8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19
    [摘要](115) [HTML](0) [PDF 936.03 K](457)
    摘要:
    20  脑卒中后谵妄发生率的Meta分析
    谭寅虎,邢慧敏,梁妍,侯峣,袁雪,王洋
    2024(6):81-8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0
    [摘要](93) [HTML](0) [PDF 939.69 K](351)
    摘要:
    目的 针对脑卒中后谵妄(post stroke delirium,PSD)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为有效预防P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Scopus、Cochrane Library、PsycINFO等数据库中PSD的相关研究,检索限制为建库起至2023年10月1日。采用Stata 17.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共9738例卒中患者,PSD的总体发生率为21%[95%CI(18%~25%)]。女性、欧洲、出血性卒中、全前循环梗死、评估工具为谵妄评定量表和发表时间在2014-2023年(与2003-2013年相比)的PSD发生率更高。结论 PSD的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女性、全前循环梗死、出血性卒中患者的关注,制订针对性预防策略,以降低PSD发生率。
    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坚持服药的障碍与促进因素:基于能力、机会、动机和行为模型的系统评价
    方勇,李超亚,韩知浩,徐潮
    2024(6):85-8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1
    [摘要](157) [HTML](0) [PDF 1.06 M](210)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药物依从性的障碍和促进因素,为制订药物依从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混合研究系统评价设计,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CBM 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PCI术后患者药物依从性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1日。以能力、机会、动机和行为(capability,opportunity,motivation,behavior,COM-B)模型的6个子组件为基础,对PCI术后患者药物依从性的障碍和促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研究,包括3篇质性研究、5篇横断面和7篇队列研究;确定30个影响因素,归纳为身体能力、心理能力、反射性动机、自发性动机、物理机会、社会机会等6个类别。结论 建议根据PCI术后患者COM-B模型 6 个类别确定的药物依从性障碍和促进因素,采取多方面策略,解决多个领域的因素,以促进PCI术后患者药物依从性的提升。
    22  糖尿病足患者就医延迟原因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彭倩,吴英,宋佳雪,郭俊,吴容婵,彭程
    2024(6):90-9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2
    [摘要](105) [HTML](0) [PDF 932.70 K](25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糖尿病足患者就医延迟原因,为早期实施有效干预、改善患者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糖尿病足患者就医延迟定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标准化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运用汇聚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33个研究结果,归纳后形成8个类别,整合形成3个结果,即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就医延迟、社会-家庭因素制约、医疗资源与服务限制。结论 延迟就医不仅影响患者治疗与预后,还加重家庭与社会负担,可通过开展糖尿病足相关教育、提供有效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加强医疗体系建设等措施来缩短糖尿病足患者就医时间。
    23  产妇产后创伤后成长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文铭浚,王睿,程利,聂小菲,彭忠帆,陈功,张桃桃
    2024(6):94-97,10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3
    [摘要](98) [HTML](0) [PDF 1.97 M](240)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和整合产妇产后创伤后成长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产科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3年2月发表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中有关产妇产后创伤后成长的质性研究,并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纳入11项研究,共提取44个研究结果,归纳为13个类别,得到4个整合结果,即影响因素、自我反思、采取行动、多元发展。结论 医护人员应正确理解创伤后成长内涵,挖掘产妇产后积极心理体验,采取措施帮助其应对分娩创伤。
    24  重症监护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孟莹莹,刘玉平,梁蒙蒙
    2024(6):98-10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4
    [摘要](82) [HTML](0) [PDF 965.10 K](371)
    摘要:
    目的 明确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再喂养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与ICU患者RF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利用Stata 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总样本量5056例,阳性病例1935例,RFS发生率37.88%[95%CI(30.33%~45.43%)]。其中,年龄(MD=3.40)、合并糖尿病(OR=2.49)、体质量指数(MD=-1.2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MD=2.63)、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MD=1.87)、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D=-2.53)、重症营养风险评分(MD=1.00)、血清磷水平(MD=-0.45)、血清钾水平(MD=-0.38)、血清钙水平(MD=-0.19)、血清钠水平(MD=-2.96)、白蛋白水平(MD=-1.64)、前白蛋白水平(MD=-67.83)等13项为ICU患者发生RFS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可依据上述危险因素早期识别ICU患者RFS高发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25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防非计划下机过程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张洁,步晶晶,高鹏,申康康,吴彦烁,尹彦玲
    2024(6):103-10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5
    [摘要](95) [HTML](0) [PDF 961.72 K](512)
    摘要:
    目的 整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防非计划下机过程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科学的预防及管理循证依据。方法 根据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临床决策系统、指南及专业医学会网站、循证数据库及综合数据库中有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防非计划下机过程管理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7年8月15日至2023年8月15日。由4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并汇总证据。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临床决策5篇、JBI推荐实践1篇、共识4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3篇。从组织管理、上机前管理、运行管理及停机后管理4个方面汇总,共形成30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对预防非计划下机过程管理有指导意义。
    26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指导的最佳证据总结
    张雪玲,和园园,林丽燕,林晓燕,林燕,王碧芬,肖烨,方艳,林蓉金
    2024(6):108-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6
    [摘要](77) [HTML](0) [PDF 962.85 K](615)
    摘要:
    目的 整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指导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证据资源“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数据库及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指导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最佳实践信息册、临床决策、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采用相应工具对筛选文章进行质量评价,汇总证据条目,评估证据等级。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从减重目标、指导原则、饮食模式、饮食习惯调整、控制食物摄入量、推荐食物品种、热量摄入、饮食比例等8个方面汇总出32条最佳证据。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饮食指导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与全面性,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应用最佳证据,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提高干预效果。
    27  中断时间序列的研究设计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宋明阳,田静,刘贝雪,蔡静怡,张沈雨,周兰姝
    2024(6):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6.027
    [摘要](131) [HTML](0) [PDF 924.46 K](275)
    摘要:
    目前护理学科在研究设计中常选用的方法有限,存在一定局限。中断时间序列的设计可避免干预介入前研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影响,使干预效果的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护理领域尚未推广应用。本文旨在阐述中断时间序列的设计方法及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为促进护理实践的转化提供新的方法学依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