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2024(5):1-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1
    [摘要](292) [HTML](0) [PDF 962.20 K](703)
    摘要:
    目的 形成《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肾动脉狭窄患者腔内治疗的护理。方法 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形成共识初稿。邀请48名血管外科及相关领域医护专家,对初稿进行修改及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本共识包括肾动脉狭窄术前专科护理评估、危险因素干预、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前健康教育等。结论 本《共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实用性,可为肾动脉狭窄腔内治疗规范化护理提供实践依据。
    2  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王冰洁,梁琪,刘洋,陈宇,张春梅
    2024(5):6-1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2
    [摘要](293) [HTML](0) [PDF 1.24 M](580)
    摘要:
    目的 基于Logistic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构建老年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预测效能,为早期识别并预防老年DF患者衰弱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5-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内491例老年DF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病历记录收集资料,绘制列线图模型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能力,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建模组列线图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73、0.742,敏感度分别为92.90%、95.50%,特异度分别为91.10%、50.50%。结论 构建的老年DF患者衰弱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对有效识别高衰弱风险的老年DF患者有临床价值。
    3  微环境pH值调适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康复的效果评价
    王一如,白姣姣,秦雯,缪飞,贾青
    2024(5):11-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3
    [摘要](191) [HTML](0) [PDF 1023.99 K](384)
    摘要:
    目的 评价微环境pH值调适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糖尿病足溃疡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根据创面pH值应用酸性液进行微环境pH值调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面pH值、压疮愈合量表评分及愈合率等。结果 干预前两组创面pH值处于碱性范围,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创面pH值和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干预组达到50 %愈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期结束时干预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溃疡进行微环境pH值调适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感染程度,提高创面愈合率,对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4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王静,刘宇,张文娟,林可可,白小燕,赵欣然
    2024(5):15-18,7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4
    [摘要](164) [HTML](0) [PDF 1.66 M](397)
    摘要: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2023年5-8月在北京市医院或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的社会隔离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及各维度社会隔离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397例老年T2DM患者中189例发生社会隔离,发生率为47.61%,其中家庭维度、朋友维度社会隔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5.11%、49.37%。女性、退休、自理障碍、认知障碍、孤独感及中水平社会参与为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吸烟与中/高水平社会支持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朋友维度社会隔离发生率高于家庭维度。需关注女性、退休、有自理障碍、认知障碍、孤独感、低水平社会支持与社会参与的患者,采取措施减少其社会隔离的风险。
    5  糖尿病足坏疽患者一例的居家安宁疗护实践
    项承荣,陈怡薇,郭玫
    2024(5):19-2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5
    [摘要](156) [HTML](0) [PDF 914.52 K](200)
    摘要:
    本文总结1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进行中医药特色的居家安宁疗护实践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入户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足照护、帮助患者建立预立医疗计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家庭尊严疗法、灵性照护、哀伤抚慰等,使患者有尊严、无遗憾、安详地离世;同时,减轻家属照护压力,缩短其哀伤过程。
    6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困扰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吴冰,淮盼盼,金瑞华,郭瑜,鲍康宁
    2024(5):22-2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6
    [摘要](102) [HTML](0) [PDF 969.24 K](428)
    摘要:
    7  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冉,邓悦,靳千胜,刘凡,陈璐,王芳
    2024(5):26-3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7
    [摘要](184) [HTML](0) [PDF 983.59 K](336)
    摘要:
    目的 整合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有关脑卒中后失眠预防、筛查和管理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和14篇系统评价,围绕预防、筛查、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4个方面总结26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脑卒中患者失眠筛查与管理相关证据,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根据临床情景应用证据,完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管理。
    8  导航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
    吴品萱,费丽,张凯丽,孙旭,杜冰莹
    2024(5):31-3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8
    [摘要](130) [HTML](0) [PDF 951.03 K](316)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航模式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首次住院的12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病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准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导航模式制订出院准备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出院准备度、服药依从性及非计划再入院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量表得分、服药依从性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非计划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导航模式能够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应对能力,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并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9  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刘欣怡,梅永霞,赛一溥,张振香,林蓓蕾,陈素艳,张伟宏,李昕
    2024(5):35-3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09
    [摘要](182) [HTML](0) [PDF 1010.09 K](391)
    摘要:
    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取河南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381对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Rankin量表、中文版家庭韧性问卷和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建立家庭韧性对心理困扰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 脑卒中患者心理困扰发生率为58.30%,高于配偶照顾者心理困扰发生率48.60%(P<0.05)。患者夫妻双方的家庭韧性、心理困扰均呈正相关(均P<0.01),其自身家庭韧性与对方心理困扰呈负相关(均P<0.01)。主体效应方面,脑卒中患者夫妻家庭韧性均可影响自身心理困扰(均P<0.01);客体效应方面,二者家庭韧性均可影响对方的心理困扰(均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家庭韧性与双方心理困扰存在交互影响,应将二者视为整体从家庭韧性入手进行干预,降低双方的心理困扰。
    10  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孙娟,张文瑜,赵苗苗,张艺芳,张会敏,马玲
    2024(5):39-42,8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0
    [摘要](221) [HTML](0) [PDF 1.68 M](537)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SinoMed、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脑卒中心理弹性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篇文献,提取到23个影响因素。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受社会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元影响。结论 医疗专业人员可根据上述因素识别出心理弹性较低的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11  脑卒中后患者恐动症的研究进展
    李林章,孙妍,秦华,杨渝,周君,庞舒文
    2024(5):43-4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1
    [摘要](144) [HTML](0) [PDF 957.08 K](834)
    摘要:
    12  心理弹性在护士情绪劳动与情绪倦怠间的调节效应
    陈田林,孙世健,周群,陈勇飞
    2024(5):47-5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2
    [摘要](343) [HTML](0) [PDF 986.09 K](407)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护士情绪劳动与情绪倦怠间的调节效应。方法 便利抽样选择多省(市)16家三级甲等医院527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劳动二维量表、情绪倦怠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应用层次回归法检验调节效应。结果 护士的表层表达、深层表达平均得分分别为(3.54±0.78)分、(3.67±0.76)分,情绪倦怠、心理弹性的平均得分为4.03(3.1,5.0)分、3.38(3.0,3.9)分。心理弹性在护士表层表达与情绪倦怠间起着显著调节效应(β=-0.159,P<0.001),可以解释护士情绪倦怠2.5%的方差变异量;心理弹性在护士深层表达对情绪倦怠间起着显著调节效应(β=0.183,P<0.001),可以解释护士情绪倦怠2.8%的方差变异量。结论 心理弹性可以调节护士情绪劳动对情绪倦怠的影响,提示可以通过强化护士的情绪劳动决策意识、提升心理弹性水平,来降低其情绪倦怠。
    13  LEARNS模式健康教育对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及母乳喂养的影响
    王蕾,胡成文,许芳,王晓利,张艳,刘连
    2024(5):51-5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3
    [摘要](226) [HTML](0) [PDF 953.22 K](463)
    摘要:
    目的 探究LEARNS模式健康教育对初产妇育儿胜任感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2023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医院产科两个病区收治的13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3-4月收治的65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2023年5-6月收治的65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采用LEARNS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初产妇育儿胜任感、母乳喂养情况及产后抑郁水平。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产后育儿胜任感总分及各维度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初产妇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后42 d内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7 d的抑郁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EARNS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初产妇的育儿胜任感,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减轻其产后抑郁情绪。
    14  正念觉知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知觉压力与社会功能缺陷间的中介效应
    于瑶,郉凤梅
    2024(5):55-5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4
    [摘要](139) [HTML](0) [PDF 963.27 K](119)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念觉知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知觉压力与社会功能缺陷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选取在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复诊的5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知觉压力与社会功能缺陷呈正相关(r=0.682,P<0.01)、与正念觉知呈负相关(r=-0.503,P<0.01),正念觉知和社会功能缺陷呈负相关(r=-0.781,P<0.01);正念觉知是知觉压力与社会功能缺陷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量的18.68%。结论 正念觉知在患者知觉压力与社会功能缺陷间具有中介效应,医护人员应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知觉压力,提高正念,改善社会功能。
    15  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诠释现象学研究
    周祎敏,姚宇哲,叶旭春
    2024(5):59-6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5
    [摘要](122) [HTML](0) [PDF 942.59 K](32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的态度。方法 采用诠释性现象学方法,应用半结构访谈法,对16例新老年人进行访谈,收集资料。结果 析出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态度的3个主题:肯定机器人辅助养老未来,期待与拒绝共存;期望机器人赋能养老,多重角色期待;期待多元支持机器人辅助养老,担忧技术融入鸿沟。结论 新老年人对机器人辅助养老期待与顾虑共存,需关注其心理感受,从机器人设计上,满足其存在的多重角色期待;从护理人员支持上,加强自身知识储备,共同助力新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智时代,真正享受智慧护理。
    16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王竹敏,田冰洁,杨伟琴,张蓓蓓,姜丽萍
    2024(5):63-6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6
    [摘要](110) [HTML](0) [PDF 956.46 K](185)
    摘要:
    目的 调查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epidermolysis bullosa,EB)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和照护者负担量表对166名EB患者主要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EB患者主要照护者SF-36总分为(57.40±17.42)分,其中:躯体健康方面得分为(64.05±18.30)分、心理健康方面得分为(50.98±20.39)分。照护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伤口护理材料获取便利性、家庭年收入、患者伤口面积占比、每日照护时长和照护负担程度是EB患者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EB患者的主要照护者生活质量处于低水平,尤其是伤口护理材料获取不便利、家庭年收入低、EB患者伤口面积较大、照护时长长、照护负担重的照护者,需要医护人员重点关注。
    1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危女性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刘慧妮,倪晓燕,王莹鑫,郭紫芬,王琴
    2024(5):67-7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7
    [摘要](185) [HTML](0) [PDF 1.11 M](241)
    摘要:
    目的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危女性健康促进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干预方案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2023年2-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衡阳市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危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骨质疏松症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其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工作状态、文化程度、疾病认知程度、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健康促进行为(效应值分别为0.199、0.109、0.155、0.263、0.207);电子健康素养不仅直接影响,还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健康促进行为(直接效应值为0.515,总中介效应值为0.231)。结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高危女性的健康促进行为受多种因素协同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在职、文化程度与疾病认知程度较低者,可通过开展电子健康干预、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增强自我效能,以提升其健康促进行为水平。
    18  2008-2023年护理学者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袁秋玉,孟利敏,郭秀芳,刘婷,温丽敏,况紫莹,林栋美
    2024(5):73-7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8
    [摘要](213) [HTML](0) [PDF 1003.58 K](233)
    摘要:
    目的 分析护理学者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情况。方法 检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百度、搜狗、必应等搜索引擎为补充,全面收集护理学者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信息。结果 2008-2023年,护理学者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共106项,资助项目类别最多为一般项目(67项,63.21%),学科类型主要为社会学(41项,38.68%),项目负责人的学历以博士为主(76人,71.70%),职称以教授为主(58人,54.72%),依托单位大部分为高校(共48所)。结论 护理学者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呈动态变化。建议护理学者未来申报高层次课题时结合国家战略,加强跨学科合作,拓宽学术研究领域。
    19  多感官刺激联合多领域认知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
    乔雨晨,常红,范凯婷,于海婷,魏娜,王金丽
    2024(5):77-80,8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19
    [摘要](201) [HTML](0) [PDF 1.67 M](386)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多领域认知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lzheimer’s disease,AD)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3年2-4月某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AD患者共94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感官刺激联合多领域认知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科恩-曼斯菲尔德激越行为量表(Cohen-Mansfield agitation inventory ,CMA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行为、情绪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干预后的NPI、CMAI、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AD患者实施多感官刺激联合多领域认知训练,可有效降低其激越行为的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20  生产性参与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代霜霜,赵明利,王雪,卓艺佳,赵文雅
    2024(5):81-8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0
    [摘要](147) [HTML](0) [PDF 1007.32 K](434)
    摘要:
    目的 汉化生产性参与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基于Brislin模型及跨文化调适指南对该量表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适及预调查,便利抽取郑州市429名社区老年人进行信效度及Rasch模型分析。结果 中文版生产性参与量表具有单维性,包含9个条目,各条目的加权均方拟合均值为1.00(0.64~1.38),未加权均方拟合均值为1.02(0.59~1.44);条目信度为0.98,分离指数为7.53;量表内容效度为0.89,Cronbach’s α系数为0.92。结论 中文版生产性参与量表信效度较好,可用于社区老年人生产性参与的测量。
    21  国内外智慧护理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吴钰,陈霞,张叶,王晓丽,宋晓,刘霞
    2024(5):85-8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1
    [摘要](732) [HTML](0) [PDF 1.17 M](3978)
    摘要:
    目的 描绘国内外智慧护理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分析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为今后智慧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智慧护理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借助CiteSpace 6.2.R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551篇,英文文献1599篇。国内外智慧护理研究发文均逐年增加,研究热点包括数字化技术、患者安全、智慧养老等方面。结论 智慧护理研究作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技术及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相似性与差异性,未来可参考国外研究热点,通过相互借鉴及合作,促进智慧护理的全面发展。
    22  儿童慢性病家庭照顾者健康赋能的研究进展
    冯玉洁,商艳霞,周伟
    2024(5):90-92,10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2
    [摘要](204) [HTML](0) [PDF 1.64 M](690)
    摘要:
    23  RE-AIM框架及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周英凤,王惠仪,吴晓臣,陈姝宇
    2024(5):93-9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3
    [摘要](153) [HTML](0) [PDF 948.30 K](231)
    摘要:
    24  成人压力性损伤减压方法研究进展
    李会娟,刘瑾,傅晓瑾,张佩英,关辉
    2024(5):97-10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4
    [摘要](171) [HTML](0) [PDF 960.68 K](1057)
    摘要:
    25  腕踝针干预术后疼痛疗效的Meta分析和Grade评价
    于明珠,赵丹娜,杨艾影,喻悦,李鑫滟,朱宇
    2024(5):101-106,1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5
    [摘要](154) [HTML](0) [PDF 2.73 M](317)
    摘要: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腕踝针干预术后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Grade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腕踝针干预术后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3篇文献,共计19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腕踝针能够提高术后疼痛患者的总有效率[OR=4.42,95%CI(2.60,7.50),P<0.001],术后镇痛泵药量使用减少[MD=-9.03,95%CI(-12.09,-5.98),P<0.001],术后疼痛评分降低[MD=-1.39,95%CI(-1.68,-1.09),P<0.001],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0,95%CI(0.32,0.48),P<0.001]以及临床满意度[OR=3.94,95%CI(2.40,6.48),P<0.001]。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临床满意度3项结局指标为中等质量证据,VAS评分指标为低质量证据,镇痛泵药量使用指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 腕踝针可提高总有效率,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26  ICU医务人员实施早期康复活动阻碍因素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胡琦琦,张六一,熊仪,彭洁,范瑛瑛
    2024(5):107-11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6
    [摘要](84) [HTML](0) [PDF 1.03 M](16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务人员实施早期康复活动阻碍因素的质性研究,为ICU早期康复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等数据库中关于ICU医务人员实施早期康复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4月。采用汇集性整合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提取27个结果,归纳9个类别,3个整合结果:人员观念因素;实践因素;资源及管理因素。结论 诸多因素阻碍ICU医务人员早期康复活动的实施,未来应提高患者康复认知,构建个性化循证康复方案,统筹多学科团队协作及培训模式,合理增补资源及分配。
    27  《精神心理照护学》“四式同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与实践
    陈瑜,刘海燕,刘文婷,侯艳飞,曾毅,陈宇琦,黄凡艳,史瑞芬
    2024(5):111-1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7
    [摘要](190) [HTML](0) [PDF 391.50 K](137)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国内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精神心理照护学》为例,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四式同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结果 “四式同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四式”分为:思政载体(专业知识点);思政素材(人文精神、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志愿服务等);思政融入方式(教学方法);思政价值。课程通过开展“四式同堂”模式,将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结论 “四式同堂”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团队成长,思政育人效果显著,可为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28  艾滋病合并淋病、猴痘患者一例的护理
    刘宁梅,梁华萍,谢志满
    2024(5):115-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5.028
    [摘要](122) [HTML](0) [PDF 896.09 K](156)
    摘要:
    本文报告了一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淋病、猴痘患者的护理经过,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管理(病房的准备、患者的准备以及医务人员的防护、正确采集标本及安全运送、病房环境的管理)、加强生活基本需求护理、病情观察等基础护理、全程人性化护理(入院前专人接诊、告知居住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解决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同伴教育及心理疏导,直至出院后的随访管理),以及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康复信心。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好转出院,参与治疗护理的医务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


    年第卷第5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