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现状及其与分娩恐惧的相关性研究
    李海云,张国春,褚梁梁,王君芝
    2024(3):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1
    [摘要](299) [HTML](0) [PDF 948.85 K](485)
    摘要:
    目的 了解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与分娩恐惧的相关性,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23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孕晚期妇女32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娩态度量表、产前依恋问卷等对其调查。结果 孕晚期妇女分娩恐惧总分为(29.12±6.39)分,母胎依恋总分为(48.54±7.85)分。不同年龄、胎次、文化程度以及是否计划内妊娠、有无孕期并发症和孕期抑郁情绪等的孕晚期妇女,母胎依恋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娩恐惧与母胎依恋得分呈负相关(r=-0.471,P<0.001)。年龄、胎次、长期居住地、文化程度、是否计划内妊娠、孕期睡眠时间≥10 h/d、有无孕期并发症和孕期抑郁情绪是母胎依恋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孕晚期妇女分娩恐惧和母胎依恋处于中等水平,两者呈负相关。医护人员可采取针对性的干预预防孕妇分娩恐惧,从而改善母胎依恋关系。
    2  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的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
    崔慧英,白慧,邓欢欢,韩健,郝习君
    2024(3):5-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2
    [摘要](263) [HTML](0) [PDF 1.01 M](350)
    摘要:
    目的 了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唐山市5所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失能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护者共计370对为研究对象,采用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照护技能缺陷评测量表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得分为(50.55±17.15)分。照护者性别、文化程度、照护总时长、有无社会协助、对照护责任的看法、接受照护技能培训次数以及失能老人有无长护险是照护技能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路径分析显示,接受照护技能培训次数、对照护责任的看法、失能老人有无长护险对照护技能有直接效应,照护者性别、文化程度、照护总时长、有无社会协助对照护技能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结论 失能老人照护者的照护技能存在中等程度的缺陷,应建立常态化的照护者技能培训计划,提升其照护技能水平。
    3  杭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汪晨,金瑛
    2024(3):10-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3
    [摘要](201) [HTML](0) [PDF 946.48 K](405)
    摘要: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订留职策略和培养急诊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267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嵌入量表、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等对其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总分为(70.52±13.72)分,护士工作环境总分为(92.52±16.10)分,心理资本总分为(87.41±17.45)分。不同年龄、职位、聘用方式、工作年限、平均月收入和每月夜班频次的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总分与工作嵌入总分呈正相关(r=0.866,P<0.01)。护士工作环境、心理资本和平均月收入是影响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的主要因素,可解释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总变异程度的77.8%。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管理者可从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完善薪资收入和不断开发心理资本等方面,提升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水平。
    4  癌症生存者重返工作社会支持真实体验的Meta整合
    苏晓琴,郭瑜洁,阙文倩,蒯本鑫
    2024(3):14-1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4
    [摘要](125) [HTML](0) [PDF 1.12 M](296)
    摘要:
    目的 系统整合癌症生存者重返工作社会支持真实体验,为开展社会支持提供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知网、万方、PubMed、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纳入有关癌症生存者重返工作社会支持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2012年11月至2022年11月,采用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章,归纳为9个新类别,合成2个整合结果,即积极的支持体验和消极的支持体验。结论 应充分关注癌症生存者在重返工作过程中的社会支持体验和需求,建立支持干预措施,完善癌症生存者职业保障制度,促进其重返工作重返社会。
    5  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体验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龚雪,张萍,廖少娜,黄文嫣,杨晨,宋慧娟
    2024(3):19-2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5
    [摘要](114) [HTML](0) [PDF 944.77 K](212)
    摘要:
    目的 了解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过程中的体验与需求,为制订基于患者诉求的健康照护参与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2-3月,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行下肢骨搬运术治疗的12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 共提炼归纳出参与态度差异化(主动参与、被动接受)、参与过程存在障碍(角色思维固化、疾病负担制约、信息困境感知、医疗环境限制)、呈现多维度的参与需求(信息支持需求、情感支持需求、过渡期护理需求)3个主题。 结论 下肢骨搬运治疗患者参与自身健康照护过程中尚存在较多问题,医护人员应帮助其纠正角色认知偏差,提高其自我倡权意识和参与能力,关注其参与过程的障碍因素,优化多元支持系统,以促进患者围术期和过渡期自身健康照护的有效参与。
    6  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赵燕祥,肖芳林,朱敏,支晨,马慧
    2024(3):23-2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6
    [摘要](80) [HTML](0) [PDF 951.89 K](439)
    摘要:
    目的 构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为护士相关核心应急能力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构建指标体系初稿,纳入19名专家进行3轮专家函询,征询专家意见并修订,确定最终指标体系并设置指标权重。结果 3轮专家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3、0.896、0.903;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95、0.217~0.299、0.232~0.304(P<0.01),最终构建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6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结果合理实用,可用于评价护士生物安全事件核心应急能力。
    7  护士长人文关怀行为与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罗玉红,凌文静,貟蓓,郑朝婷,唐炜,李亚玲
    2024(3):27-3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7
    [摘要](123) [HTML](0) [PDF 944.89 K](364)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并分析其与护士长人文关怀行为的相关性,为降低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3-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贵州省15所三级综合医院工作2年内且正在进行新入职培训的11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长给予护士人文关怀行为量表、新护士转型冲击量表等对其调查。结果 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89.93±24.76)分,护士长给予护士人文关怀行为总分为(98.58±22.92)分;不同性别、第一学历、职称、轮转压力以及第一志愿是否为护理学专业的新入职护士,其转型冲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长人文关怀行为与新护士转型冲击呈负相关(r=-0.294~-0.469, 均P<0.01)。职称、第一志愿是否为护理学专业、轮转压力、护士长人文关怀行为是新护士转型冲击影响因素(P<0.01),共解释总变异的48.7%。结论 新入职护士转型冲击处于较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应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管理中,改善新护士入职培训主观体验。
    8  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和家庭抗逆力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研究
    雷平萍,张爱华,李秀娟,朱萍
    2024(3):31-3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8
    [摘要](119) [HTML](0) [PDF 1003.15 K](389)
    摘要: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自我表露、家庭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现状,分析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为提高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厦门市3所综合性医院的293名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自我表露量表和家庭抗逆力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自我表露得分、家庭抗逆力得分分别为(57.20±15.93)分、(35.61±6.66)分和(96.39±8.74)分;自我表露和家庭抗逆力与创伤后成长均呈正相关(r=0.213、0.300,均P<0.01);家庭抗逆力可直接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直接效应为0.29;家庭抗逆力可通过自我表露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创伤后成长,中介效应为0.037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1%。结论 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提高患者的家庭抗逆力水平和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的自我表露可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更好的康复。
    9  孕产妇和助产士参与连续性群组式护理模式的应用和体验
    文永霞,周蓉,张彩虹,李敏香,郭洪花
    2024(3):35-3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09
    [摘要](88) [HTML](0) [PDF 941.29 K](367)
    摘要:
    目的 探索连续性群组式护理模式在孕产妇围产期保健中的应用效果,为完善围产期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海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建档并规律产检的孕30~32周孕妇144名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和信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服务模式,干预组采用连续性群组式护理模式。干预结束后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干预组15名孕产妇和实施干预的3名助产士进行半结构访谈,评价该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连续性群组式护理模式促进了同伴关系、护患关系、父亲角色的成长以及助产士角色定位,并能触发团队力量为孕产妇提供多元化支持,但也存在相应的困境与挑战。结论 连续性群组式护理模式为孕产妇提供了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促进助产士的职业认同,但该模式的组织管理支持尚不足,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组织支持对其的影响。
    10  重症监护室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离床活动评估障碍的质性研究
    张婉竹,余培琳,余梦婷,米洁
    2024(3):39-4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0
    [摘要](108) [HTML](0) [PDF 941.86 K](179)
    摘要:
    目的 深入了解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离床活动评估的障碍因素,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离床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5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某院ICU护士11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ICU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离床活动评估的障碍因素被提炼为3个主题,即:评估面临客观障碍,评估的意识及经验欠缺,离床活动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阻碍护士实施评估。结论 建议研发标准化的评估工具、规范评估流程,倡导多学科团队的参与,提高评估的知识技能和重视程度,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离床活动开展率。
    11  基于442例患者的护士工作负荷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巧灵,高远,黄静,程艳爽,马燕兰
    2024(3):43-4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1
    [摘要](186) [HTML](0) [PDF 950.91 K](573)
    摘要: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负荷与护理质量的相关性,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4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同一天的相同时间段,由责任班护士(n=53)使用汉化版工作负荷感知量表完成对其护理工作负荷感知自评,并由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者对442名患者当日获得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进行同行评价,分析责任班护士的工作负荷感知与护理工作质量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 护士工作负荷评分为27(19,36)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3.67(79.67, 86.67)分,不同年龄、性别、病情、护理等级、科室的患者,其护士的工作负荷、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工作负荷总分与护理质量呈负相关(r=-0.43,P<0.01),除自我表现要求以外的其他5项工作负荷评价指标均与护理质量呈负相关 (P<0.01)。结论 护士感知的工作负荷对护理质量存在负向影响,提示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的个体主观感受,运用人性化管理理念,促进护理工作的高质效发展。
    12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复发风险感知的关系:社会参与的中介作用
    王晓萱,张振香,林蓓蕾,平智广,郭惠娟,任慧,栾文艳
    2024(3):47-5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2
    [摘要](162) [HTML](0) [PDF 973.11 K](378)
    摘要:
    目的 探索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干预靶点。方法 2021年6-8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脑卒中患者2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量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自主参与量表(impact on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 questionnaire,IPA)等对其调查。 结果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复发风险感知、社会参与得分分别为(210.18±32.86)分、(41.04±8.64)分和[4(0,16)]分,三者间呈正相关(均P<0.05)。不同年龄、工作状态、自理程度、卒中次数的脑卒中患者,在上述得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会参与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风险感知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57.84%。 结论 复发风险感知不仅可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还可通过社会参与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医务人员在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脑卒中复发风险意识的同时,可鼓励和支持其主动进行社会参与,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13  海上后送护士核心能力特征要素的质性研究
    孙尚雪,乔安花,彭飞
    2024(3):52-5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3
    [摘要](99) [HTML](0) [PDF 1020.07 K](259)
    摘要:
    目的 探索海上卫勤保障期间后送护士的核心能力特征要素,为海上后送护士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23年2-5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海上卫勤保障期间参与实际后送任务的8名护士、2名医疗行政管理者和5名医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 结果 海上后送护士的核心能力可归纳为5大主题:知识、技术、能力、个性、价值观。 结论 海上后送护士需具备多方面的核心能力,应重视和加强对其以上5项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海上护理卫勤保障发展的需求。
    14  多阶段优化策略在慢性病多因素干预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贾瑞瑞,王青,黄姮毅,胡宇乐,杨浩杰,梁涛
    2024(3):56-6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4
    [摘要](341) [HTML](0) [PDF 982.01 K](509)
    摘要:
    目的 了解多阶段优化策略(multiphase optimization strategy,MOST)在慢性病多因素干预中的应用阶段及效果,以期为国内慢性病多因素干预模式构建及MOST持续完善提供思路。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系统检索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到2023年12月22日。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癌症10篇,糖尿病2篇,高血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肺衰竭、哮喘各1篇;主要应用于心理问题、症状管理等需多个因素共同管理的复杂护理方案及健康教育宣传单的优化;主要优势为针对单一干预要素进行效果评价,劣势为缺乏客观性及科学标准的报告清单。结论 MOST在慢性病多因素干预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阶段研究方案有待进一步落实。未来应完善MOST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慢性病多因素管理方案的切实可及。
    15  孕妇分娩恐惧的潜在剖面分析
    黄丽萍,刘萍萍,董志霞,唐惠艳
    2024(3):61-64,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5
    [摘要](101) [HTML](0) [PDF 1.83 M](388)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分娩恐惧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唐山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98名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娩态度问卷、患者健康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等对其调查。对孕妇分娩恐惧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孕妇分娩恐惧可分“低分娩恐惧-高应对能力组”“中分娩恐惧-担忧疼痛伤害组”“高分娩恐惧-担忧疼痛伤害组”3个潜在类别,其在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产次、产前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产前教育、产次、抑郁、焦虑、倾向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是孕妇分娩恐惧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孕妇分娩恐惧存在明显的分类特征,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及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分娩恐惧水平。
    16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的宫颈癌化疗患者夫妻二元应对、婚姻调适和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白杨,冯宪凌,古钰君,李晓柳
    2024(3):65-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6
    [摘要](152) [HTML](0) [PDF 1.00 M](464)
    摘要:
    目的 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夫妻二元应对水平、婚姻调适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和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80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婚姻调适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患者的二元应对、婚姻调适与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其配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婚姻调适与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在主体效应方面,宫颈癌患者夫妻的二元应对及婚姻调适均能够预测自身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β=0.678、0.62、0.65、0.64,P<0.001);在客体效应方面,患者二元应对及婚姻调适能够预测配偶的生活质量,配偶的二元应对及婚姻调适也能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呈正相关(β=0.62、0.597、0.600、0.675,P<0.001)。结论 宫颈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受自身影响,也受配偶的影响,要重视患者夫妻的二元应对水平和婚姻调适的交互影响,从而改善宫颈癌患者夫妻的生活质量。
    17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现状及风险模型构建
    杨晓文,许彬,吴娟,王希,赵琳
    2024(3):70-73,7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7
    [摘要](113) [HTML](0) [PDF 1.82 M](234)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急性胃肠损伤提供借鉴。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危险因素的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模型。结果 15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急性胃肠损伤患者94例,占62.67%。是否并发急性胃肠道损伤的患者在糖尿病、白蛋白、APACHE-Ⅱ评分、休克指数、液体负平衡、酸中毒、深度镇静、呼吸衰竭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构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森林模型,树的数量为103时出现的错误率最低;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糖尿病、液体负平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白蛋白、深度镇静及酸中毒;随机森林模型预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8,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为0.773。结论 构建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8  “成年膀胱和肠道管理的积极方法”临床实践指南(第4版)尿失禁部分解读
    蒋璐,苏琼,郑洪伶,肖燕
    2024(3):74-7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8
    [摘要](233) [HTML](0) [PDF 1.06 M](779)
    摘要:
    尿失禁的发病率较高,容易引发患者生理和心理问题,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本文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发布的第4版临床实践指南,并从评估内容、个性化的如厕策略、低强度的身体活动、实施跨专业的护理方法、盆底肌训练方面对尿失禁患者管理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基于证据的有效策略建议、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9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
    宋庆雨,王喆,刘振宇,朱世壮,刘长玥,王萌萌,杨佃会
    2024(3):79-81,8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19
    [摘要](149) [HTML](0) [PDF 1.64 M](534)
    摘要:
    目的 探讨耳尖放血疗法病谱与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耳尖放血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疾病名称与不良反应,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结果 共纳入581篇文献,耳尖放血疗法涉及11个临床分科,病谱纳入66种病症,主要集中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共发现20种适宜病症,一级适宜病症8种,为高血压、睑腺炎、痤疮、发热、结膜炎、头痛、失眠与扁桃体炎,耳尖放血降压与泻热抗炎功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结论 耳尖放血疗法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临床需开展耳尖放血疗法的诊疗培训,加强推广宣教及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耳穴放血临床应用。
    20  克罗恩病排除性饮食的研究进展
    侯煜
    2024(3):82-8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0
    [摘要](138) [HTML](0) [PDF 950.60 K](431)
    摘要:
    21  丧亲者哀伤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冯梅,罗丹
    2024(3):86-8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1
    [摘要](108) [HTML](0) [PDF 923.04 K](674)
    摘要:
    22  老年人生活空间的研究进展
    任影,于卫华
    2024(3):89-91,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2
    [摘要](130) [HTML](0) [PDF 1.74 M](626)
    摘要:
    23  住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蔡丽娜,李嘉琪,郑恒宇,左俊焘,孙蜓,谢业花,徐瑶,叶向红
    2024(3):92-9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3
    [摘要](320) [HTML](0) [PDF 951.46 K](720)
    摘要:
    目的 整合住院患者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改善患者ONS依从性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PIPOST构建循证问题,系统检索Up To Date、BMJ 最佳临床实践、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和专业协会数据库,纳入提高ONS依从性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由4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汇总证据条目并总结证据,做出证据的推荐等级。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6篇。整合评估依从性、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影响ONS摄入的症状或疾病管理、ONS制剂及服用过程管理、提高社会支持、健康教育6个方面的18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住院患者ONS依从性管理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能为提高患者ONS依从性提供参考。
    24  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偏好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贺晓宇,张子晴,杨丹,胡磊,龚霓
    2024(3):96-10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4
    [摘要](136) [HTML](0) [PDF 1.25 M](208)
    摘要:
    目的 全面了解老年癌症患者在被告知病情过程中的偏好,为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老年癌症患者的病情告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偏好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采用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文献进行Meta整合。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将文献提取出的27个主题归纳成10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即告知方式偏好;告知内容偏好;告知过程的支持偏好。结论 医护人员及家属应重视老年癌症患者在病情告知过程中的多元化偏好,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有效提升老年癌症患者依从性、治疗效果与预后。
    25  医院衰弱风险评分预测老年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Meta分析
    胡冰,翁艳秋,胡敏
    2024(3):101-10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5
    [摘要](259) [HTML](0) [PDF 970.36 K](255)
    摘要:
    目的 了解各国使用医院衰弱风险评分(hospital frailty risk scores,HFRS)预测老年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总体情况,为我国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使用HFRS预测老年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相关文献,并追溯相关参考文献获取完整资料,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使用Medcalc20.0、Stata17进行数据合并。 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HFRS预测老年患者30 d内死亡率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706;HFRS中、高风险组的死亡率、再入院率、住院延长率均高于低风险组,且HFRS高风险组老年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率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HFRS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好,根据不同国情对诊断代码进行调整后会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使用HFRS有助于优化老年患者的管理及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助于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延缓衰弱发展,从而降低老年住院患者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
    26  儿童经皮肝脏活检术出血评估与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黄雨滟,余卓文,周壹文,缑兆阳,姜军妹,陆怡,谢新宝,顾莺
    2024(3):106-10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6
    [摘要](92) [HTML](0) [PDF 950.39 K](126)
    摘要:
    目的 总结评估与预防儿童经皮肝脏活检术出血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指导。方法 系统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以及指南网站中有关经皮肝脏活检术出血评估与预防的临床决策、指南、最佳实践、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8月16日。采用相应工具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推荐级别系统对证据进行汇总、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其中3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归纳总结了22条关于儿童经皮肝脏活检术出血评估与预防的最佳证据。结论 儿童经皮肝脏活检术出血的管理,早期识别及预防是关键;建议将超声贯穿于围术期全过程,以期确保操作安全实施及早期识别有出血并发症的患儿。
    27  一例罕见Good综合征继发呼吸系统复杂感染患者的护理
    徐美,周玉霞,方晓眉
    2024(3):110-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7
    [摘要](109) [HTML](0) [PDF 921.16 K](173)
    摘要:
    总结1例Good综合征继发肺部多种病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重点包括肺部感染护理、院内感染防控、皮肤护理及特殊用药护理。经积极治疗护理,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好转,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20 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28  一例川崎病多发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患儿行极低剂量tPA溶栓的护理
    赵仕国,楼晓芳,周红琴,吴小花,何玮梅,夏姗姗,单佳妮,石玉沄,张晨美
    2024(3):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3.028
    [摘要](111) [HTML](0) [PDF 932.58 K](182)
    摘要:
    总结1例川崎病多发冠状动脉瘤合并冠状动脉血栓行极低剂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溶栓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选择tPA输注静脉方案、确定基线凝血状态及是否符合tPA输注标准、被动减少tPA输注剂量,促使局部出血减缓(或停止)、加强心脏及心外并发症观察及处理、制订个体化tPA撤离方案,保证抗凝连续性。经过16 d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救治成功,顺利出院。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