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移动医疗应用技术接受模型的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智能药盒使用体验的质性研究
    周婷婷,苏梦婷,田崟颖,陈宇露,顾思佳
    2024(1):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1
    [摘要](171) [HTML](0) [PDF 954.99 K](652)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智能药盒的使用体验,为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和优化智能药盒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选取重庆市6所社区的1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七步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使用智能药盒的体验可归纳为4个主题:“感知有用性”层面的“促进健康”和“肯定智能药盒功能”;“阻碍易用性”层面的“接纳意愿不高”和“技术焦虑”。结论 护理人员应积极突破“信息茧房”,增强内容的科学性,借鉴欧美等国不良事件自我报告工具鼓励患者积极上报,同时提升临床护士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
    2  居家养老慢性病患者智慧医疗服务需求研究
    刘畅,高炜烨,金雅庆,张贺泉,韩莹波,杨柯
    2024(1):5-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2
    [摘要](121) [HTML](0) [PDF 1.54 M](419)
    摘要:
    目的 探讨居家养老慢性病患者智慧医疗服务需求,并分析需求实现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招募法选择长春市299例居家养老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居家养老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健康服务需求,运用卡诺模型进行需求分类和优先级排序,最后结合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方法,构建产品和服务一起交付的智慧医疗产品新模式。结果 需求指标3、4、9归属为必备型需求,需求指标1、5、8归属为期望型需求,需求指标7、10、11、13、14归属为魅力型需求,需求指标2、6、12、15归属为无差异型需求。结论 居家养老慢性病患者智慧医疗服务应在维持和完善必备、期望属性需求基础上,发展和创新魅力属性需求,客观分析和改良无差异需求,以提升居家养老慢性病患者智慧医疗产品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3  机动卫勤力量中护理人员抽组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刁子晏,刘庭,章洁,皮红英
    2024(1):10-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3
    [摘要](117) [HTML](0) [PDF 987.16 K](241)
    摘要:
    目的 构建并应用机动卫勤力量护理人员抽组信息平台,辅助决策者进行精准、高效的护理人员遴选抽组。方法 以护理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开发了机动卫勤力量护理人员抽组信息平台并进行了初步应用,比较3次卫勤保障任务通过传统人力抽组方式和信息平台辅助抽组方式抽组出的护理队伍一般情况、抽组用时和人员重复率。结果 该信息平台包括综合管理、人员抽组和任务管理3个模块,可实现人员信息管理、人员抽组、预案拟制等功能。平台应用结果显示,3次任务通过2种方式抽组出的护理人员在一般情况、人员基本信息、战斗作风素质、行动适应能力、战伤救治水平和任务工作经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信息平台辅助抽组方式较传统人力抽组方式用时明显缩短(P<0.05);2种抽组方式抽组的护理队伍总体重复率>79%,各组室人员重复率≥70%。结论 应用护理人员抽组信息平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符合任务需求的护理人员遴选范围,为人员抽组提供依据,同时缩短人员抽组用时,提高护理卫勤指挥决策效率。
    4  儿科患者病情恶化早期预警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及应用评价
    章莹莹,张晓波,陆国平,黄勤,王颖雯,傅唯佳,胡静,沈伟杰,杨玉霞,顾莺
    2024(1):14-1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4
    [摘要](141) [HTML](0) [PDF 1.12 M](407)
    摘要:
    目的 构建并评价儿科患者病情恶化早期风险评估及预警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 risk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IRA-EWS)。方法 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参考模型(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reference model,CDSS-RM)为理论框架,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炼IRA-EWS功能清单,以专家论证会讨论完成系统设计。采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进行IRA-EWS的应用评价。结果 IRA-EWS包括以下功能:颜色预警,以红黄绿代表高中低程度的病情恶化预警级别;评估触发,基于结构化字段自动触发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评估;决策支持,基于不同预警级别的护理计划予以决策支持;趋势展示,以可视化图表呈现单次住院周期内PEWS评分趋势;数据共享,医护实时共享中高风险预警。临床护士对IRA-EWS的使用体验平均得分为(97.46±0.90)分,得分最高的维度是“用户满意”,最低的是“系统质量”。结论 基于CDSS-RM并评估临床护士需求,IRA-EWS的构建过程是科学的,护士对IRA-EWS有良好体验,后续还需对其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结局作有效性评价。
    5  基于Mimics软件个体化重建咯血模型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吴晓婷,王剑
    2024(1):19-2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5
    [摘要](89) [HTML](0) [PDF 1.81 M](201)
    摘要:
    目的 探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咯血模型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市某医院实习的47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2月入科的25名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2021年1-12月入科的22名实习护生为试验组,采取基于三维影像辅助的教学模式。评价并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结果 试验组实习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imics软件的三维影像辅助教学模式,可激发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的质性研究
    许莉,王喜益,陈菡芬,卜军,杨艳
    2024(1):23-2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6
    [摘要](101) [HTML](0) [PDF 954.63 K](305)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心脏运动康复的依从动机,为提升患者运动康复参与及行为改变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复诊的29例AMI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其中18例来源于心脏康复中心、11例来源于随访门诊。采用内容分析法整理访谈资料。结果 共提炼3个主题和9个亚主题:患者的运动体验(康复获益感、风险感知),患者的心理状态(悲观、恐惧、积极心态)和社会支持(家庭依恋及支持、专业指导及支持、同伴交流及支持、物理资源及支持)。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AMI行PCI治疗患者的运动体验、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以提高患者心脏运动康复依从动机。
    7  预康复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徐小燕,毛燕君
    2024(1):27-30,10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7
    [摘要](303) [HTML](0) [PDF 1.69 M](31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预康复对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预康复广泛应用于肺癌合并COPD患者提供有效证据。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中收录的肺癌合并COPD患者预康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两名人员独立进行筛选、评价文献及提取信息,并用 Rev Man 5.4 软件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共94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预康复组的患者术后肺功能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MD=0.22,95%CI(0.07,0.37)]、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MD=0.17,95%CI (0.06,0.29)]、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MD=53.54,95%CI(44.28,62.79)]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MD=-8.66,95%CI(-9.86,-7.47)]缩短,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率更低[RR=0.45,95%CI(0.33,0.60)],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2.01,95%CI(-2.43,-1.60)](均P<0.05)。结论 术前肺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活动耐力,减少PPCs和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肺的功能恢复及改善生活质量。
    8  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参与康复锻炼体验的质性研究
    邓悦,王冉,王芳,柏晓燕,徐博,陈璐
    2024(1):31-3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8
    [摘要](95) [HTML](0) [PDF 953.10 K](298)
    摘要:
    目的 了解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参与康复锻炼的体验,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肿瘤手术的16名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分类与提炼主题。结果 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参与体验可总结归纳为3个主题,6个亚主题,即:感知益处(改善身体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面临挑战(疼痛与恐动症,负性情绪),支持与需求(社会支持与鼓励,居家延续性支持)。 结论 脊髓肿瘤患者术后存在疼痛与恐动、担心预后不良、复发恐惧、渴望支持鼓励与居家延续性支持等情况,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制订干预方案与措施时需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早期识别患者恐动情绪,关注患者心理支持需求,构建脊髓肿瘤术后远程康复管理平台提供延续支持,以促进脊髓肿瘤患者的康复进程,帮助其尽快回归社会。
    9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世瑞,王倩,王佳佳,张振香,孙倩倩,江湖
    2024(1):35-3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09
    [摘要](108) [HTML](0) [PDF 1.03 M](183)
    摘要:
    目的 探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返工作自我效能(return-to-work self-efficacy,RTW-SE)的潜在分型并分析不同类别中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特征差异。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选取郑州市两个社区中共35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改良版Rankin量表、RTW-SE量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广泛性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患者RTW-SE的潜在分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对不同分型的影响。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RTW-SE分为3个类别:高内在应对-低工作应对组(19.9%);高工作应对-低内在应对组(55.8%);广泛中等水平组(24.3%)。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类型、患病前是否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持、卒中后疲劳程度、功能障碍是影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RTW-SE潜在剖面分类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RTW-SE具有3个潜在类别,医护人员应注意不同患者的RTW-SE特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其尽快重返社会。
    10  预康复在肺癌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方圆,刘丽峰
    2024(1):40-42,6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0
    [摘要](92) [HTML](0) [PDF 1.76 M](651)
    摘要:
    11  护士非技术技能行为的描述性质性研究
    武宣岑,堵文沁,任灵坤,赵爱梅,胡嘉乐,杨悦来,王彩凤
    2024(1):43-4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1
    [摘要](74) [HTML](0) [PDF 962.05 K](258)
    摘要:
    目的 梳理麻醉护士非技术技能(non-technical skill,NTS)行为,明确我国麻醉护士NTS构成,为开展麻醉护士NTS评估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对22名麻醉护士、7名麻醉医生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定向内容分析法,提取和梳理NTS行为,并归至亚主题和主题。结果 共形成107个NTS行为,归类至7个主题(情境意识、决策制订、沟通、任务为导向的领导力、关系为导向的领导力、压力管理和疲劳应对)和22个亚主题。结论 我国麻醉护士在工作中展现出多方面NTS;麻醉护士的NTS行为与其工作职责密切相关;有必要开发本土麻醉护士NTS评估工具和培训课程,以促进麻醉护士NTS水平提升,保障患者安全。
    12  翻身床俯卧位联合冲洗式吸痰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苏蓉,吴彬,刘迎春,李萍,张建芳
    2024(1):47-5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2
    [摘要](55) [HTML](0) [PDF 1.15 M](210)
    摘要:
    目的 探讨翻身床俯卧位联合冲洗式吸痰在重度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6),分别采用仰卧位冲洗式吸痰法、翻身床俯卧位联合冲洗式吸痰。结果 观察组的吸痰有效率、氧合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呼吸道内炭末样沉着消失所用时间及气管套管拔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翻身床俯卧位联合冲洗式吸痰能有效提高重度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有效率、氧合指数,缩短呼吸道内炭末样沉着消失及气管套管拔除的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13  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谵妄的影响研究
    邱瑾,袁啸晟,许莉莉,阮正上,杨智清,戈晓华
    2024(1):51-5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3
    [摘要](79) [HTML](0) [PDF 975.23 K](196)
    摘要: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收治的106名重症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分为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组(n=54)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n=52),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基础情况、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行俯卧位通气3 d与7 d后,PPV组的谵妄发生率以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质-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PPV组氧合指数呈上升趋势,炎症因子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改善氧合情况,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谵妄发病率。
    14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弹性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
    曹英华,江萍,付迪,周艳,宁玉萍,杜锦萍
    2024(1):56-6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4
    [摘要](106) [HTML](0) [PDF 977.78 K](234)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Kumpfer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与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项目组(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IRRP)心理弹性训练策略的心理弹性培训方案,探讨其在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1-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和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弹性培训方案。评价并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应急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弹性、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心理弹性培训方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能有效提升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15  吸吮吞咽贯序功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研究
    孙士艳,于秀荣,吴玉梅,李成,王珊珊,邵方飞
    2024(1):61-6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5
    [摘要](90) [HTML](0) [PDF 976.03 K](249)
    摘要:
    目的 探讨吸吮吞咽贯序功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早产儿1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早产儿随机分为吸吮-吞咽组、吸吮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吸吮-吞咽组早产儿贯序接受3 min非营养性吸吮和5 min吞咽功能训练;吸吮组早产儿接受3 min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喂养方法。三组早产儿均接受NICU常规护理。结果 吸吮-吞咽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第4、8、10天的每分钟摄入奶量及进食初5 min摄入奶量占医嘱奶量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第8天及第10天高于吸吮组(均P<0.05);3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吮-吞咽组早产儿经口喂养过渡时间比对照组缩短近2.4 d。结论 吸吮吞咽贯序功能训练可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16  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体验
    莫梦燕,易琦峰,张鑫,吴琼,王蕊
    2024(1):66-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6
    [摘要](116) [HTML](0) [PDF 954.69 K](192)
    摘要:
    目的 了解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intermittent oral-esophageal tube feeding,IOE)的真实体验,为IOE在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16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分析法并在Nvivo 11.0软件的辅助下整理分析资料。结果 共凝练3个主题,即心理应激反应、感知益处、管饲照护需求。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应激反应,强化益处体验,提供多元化支持,优化IOE应用策略。
    17  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心路历程的质性研究
    耿玉芳,方颖,延雪晴,周利华
    2024(1):70-7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7
    [摘要](73) [HTML](0) [PDF 1.00 M](250)
    摘要:
    目的 探索卵巢癌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心路历程,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诠释现象学分析方法,通过目的性抽样选取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Smith资料分析法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 提取出卵巢癌患者PTG心路历程的5个主题:善意谎言阶段、现实世界阶段、低谷崩溃阶段、绝处逢生阶段和主动成长阶段。PTG五个阶段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且阶段与阶段之间具有重叠性。结论 卵巢癌患者PTG的发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卵巢癌患者PTG心理变化规律,根据PTG五个阶段构建“家庭-病友-医护”三位一体支持模式下的全方位干预策略,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走出低谷崩溃、实现自我成长。
    18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感受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刘彤,任晓霞,符美玲,王俊,陈登菊,柏若男,赵庆华,肖明朝
    2024(1):74-7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8
    [摘要](75) [HTML](0) [PDF 951.91 K](178)
    摘要:
    目的 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感受及需求,为该类患者制订支持性的照护策略和服务模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法对13例VTE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总结出3个主题、9个亚主题:正性的情感体验(角色功能强化、自我成长增强、心理弹性提升)、负性的情绪体验(多重压力下焦虑、能力不足的自责、角色冲突不适应)、支持性照护需求(教育支持、情感支持、社会支持)。结论 VTE照顾者在照护过程中承受着身体疲劳、知识欠缺、心理、经济等多重压力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其情绪变化,多关注照顾者需求,从而提高照护质量,降低照护负担。
    19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祁佩瑶,宋咪,李楠,高远,皮红英
    2024(1):78-8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19
    [摘要](118) [HTML](0) [PDF 954.91 K](278)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患病体验,为制订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6例老年OP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可归纳为4个主题:感知运动益处不足;恐惧跌倒;自我感受负担;期望寻求外部支持。结论 老年OP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存在多维度的问题和需求,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需求,在防治OP的同时联合运动指导、跌倒预防、心理干预、延续照护,探索和验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降低脆性骨折发生风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  概念分析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高燕,甘秀妮,彭倩,周雯,白雪
    2024(1):82-8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0
    [摘要](186) [HTML](0) [PDF 1010.36 K](1208)
    摘要:
    目的 分析概念分析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 6.2.R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440篇,英文文献5216篇,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国内发文较国际仍有较大差距;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健康教育、护理实践方面;癌症相关概念、积极应对老龄化是重点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论 与国际护理领域概念分析相比,国内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目前发展较为缓慢。我国可借助国际研究热点及前沿扩充研究思路,加大对该领域的关注,促进护理学科基础概念的发展。
    21  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心理韧性在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万艳娜,洪艳艳,刘敏燕,盛璟,胡接平,陈庆科,曾小红
    2024(1):86-9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1
    [摘要](61) [HTML](0) [PDF 1.01 M](142)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适应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某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的172例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Lorensen’s self-care capability scale,LSCS)及造口适应量表(ostomy adjustment inventory-20,OAI-20)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CD-RISC、LSCS及OAI-20总分分别为(50.69±10.52)分、(78.71±16.89)分、(40.05±10.60)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LS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CD-RISC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OAI-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LSC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OAI-20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同时,CD-RISC在LSCS与OAI-20间有中介效应(0.333),占总效应的36.30%。结论 自我护理能力在直接影响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可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患者的造口适应水平。
    22  糖尿病患者自杀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艳,胡德英,丁小萍,叶秋雪
    2024(1):91-9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2
    [摘要](106) [HTML](0) [PDF 953.35 K](297)
    摘要:
    23  安全病房模型在精神科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陈宇斌,张灵慧,李棋,周郁秋
    2024(1):95-9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3
    [摘要](134) [HTML](0) [PDF 1.32 M](568)
    摘要:
    24  国外养老机构老年人急症转诊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俞申婧,王毅欣,唐红玉,桂莉
    2024(1):99-10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4
    [摘要](96) [HTML](0) [PDF 962.84 K](371)
    摘要:
    25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临床实践的证据转化
    曹捷,彭琳,黄晓燕,王园,王立芬,冯苹
    2024(1):103-10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5
    [摘要](190) [HTML](0) [PDF 988.74 K](714)
    摘要:
    目的 总结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临床实践的循证证据,将证据进行临床转化,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循证框架、结构化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整合,获得气管切开患者吸痰前气道评估、用物评估、氧储备、吸痰负压、吸痰深度、气道湿化、声门下吸引等证据共14条、形成审查指标16条,并将证据转化至临床实践。结果 证据应用后,ICU护士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相关理论知识得分提高[(58.30±12.27)分vs(63.68±11.88)分,P<0.05]、临床实践与最佳证据的16条审查指标规范化执行率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P<0.05)。结论 经循证实践,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临床操作现况与最佳证据之间的差距缩小,优化了护理操作,提高了护理质量。
    26  高校招生视域下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孟亚平
    2024(1):108-11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6
    [摘要](37) [HTML](0) [PDF 1.12 M](263)
    摘要:
    目的 了解全国中医院校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现状,为中医院校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全国24所中医院校2021-2022年公布的护理学类本科专业招生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专业设置和专业布点在校际区域间差异较大,专业目标和课程设置对中医特色逐渐彰显,针对拔尖人才培养聚力不够,招生模式传统单一,生源质量整体偏弱。结论 高校可通过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招生策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培养特色等,提升中医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7  腹茧症并十二指肠破裂患者一例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李香娥,刘佳
    2024(1):112-11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4.01.027
    [摘要](78) [HTML](0) [PDF 924.85 K](282)
    摘要:
    28  《军事护理》稿约
    2024(1):115-116.
    [摘要](202) [HTML](0) [PDF 897.50 K](626)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