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军地医院不同身份护士战备能力与培训现状的横断面调查
    任丽芳,李樱子,张巧巧,徐文娟,杨群芳,刘朵,谢红珍
    2023(5):1-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1
    [摘要](81) [HTML](0) [PDF 934.28 K](297)
    摘要:
    目的了解军队医院文职护士、聘用护士和地方医院聘用护士三类人员的战备能力和培训现状,探讨可能影响战备能力的因素,为制订不同护士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为地方医院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基线数据。 方法 2022年8-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问卷和战备评估与部署能力指数量表,在五个战区分别抽取各区域内的2~3所军、地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422名护士参与了调查,军队文职护士战备能力得分为(3.66±0.66)分,高于军、地聘用制护士的(3.28±0.79)分和(3.21±0.79)分(均P<0.01)。除个人事务/身体素质/心理社会准备维度外,军队文职护士其余5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军、地医院聘用护士(均P<0.01)。37个条目中,三类护士得分排名前五的条目完全一致,均为战备认同感维度的条目;排名后五的条目中有3个完全一致,均为军事行动护理能力;三类护士个人特征及轮科培训、脱产驻训、执行任务等经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三类护士战备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军队文职护士得分高于聘用护士,军队聘用护士高于地方聘用护士。通过分析不同护士战备能力各维度与各条目得分差异,为构建针对性的战备能力培训方案提供了参考,有关护士个人特征、不同培训经历与任务类型是否影响战备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2  核化生应急救援关键护理技术指标的构建
    姜懿效,刘晶晶,肖瑛,席惠君
    2023(5):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2
    [摘要](130) [HTML](0) [PDF 904.53 K](344)
    摘要:
    目的针对核化生应急救援培训需求,构建关键护理技术指标,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核化生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拟定核化生应急救援关键护理技术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3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结果 2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892。最终构建的核化生应急救援关键护理技术指标共包括13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结论构建的核化生应急救援关键护理技术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护理人员日常进行核化生应急救援培训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培训方案的构建
    陈怡,胡正翠,刘国凤,陆小英
    2023(5):10-1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3
    [摘要](232) [HTML](0) [PDF 905.25 K](644)
    摘要:
    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培训方案,以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方法研究小组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及半结构式访谈基础上,初步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培训框架,采取专家函询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0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09和0.349(均P<0.01);最终将护士应急护理培训等级分为普及型、骨干型。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课程(普及型12项、骨干型14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考核方法等。 结论构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培训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可行性,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能为提高护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卫勤保障的整体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4  基于决策树构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早期预警模型及验证
    梅润,何乾峰,徐璐瑶,苑静,何佩瑶,商瑜瑜,卫攀,张俊
    2023(5):14-1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4
    [摘要](82) [HTML](0) [PDF 1.64 M](380)
    摘要:
    目的基于决策树构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早期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3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体温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并作为建模变量;随后以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其中训练集构建决策树模型,验证集用于评估模型预测效能。 结果决策树模型筛选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排序为入室时休克、修正的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受伤时环境温度和衣物潮湿;决策树模型在训练集中与验证集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04、0.681。 结论基于入室时休克、RTS评分、受伤时环境温度和衣物潮湿构建决策树模型,能有效预测急诊创伤低体温风险。
    5  预检分诊护士分诊能力评价工具的范围综述
    郝雅茹,樊落,李丹,郭越,朱伟,吴慧
    2023(5):18-2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5
    [摘要](92) [HTML](0) [PDF 1.72 M](469)
    摘要:
    目的对国内外预检分诊护士分诊能力评价工具进行范围综述。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预检分诊护士分诊能力评价工具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依据范围综述框架,对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文献资料。 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2766篇,纳入11篇文献,汇总出10个预检分诊护士能力评价工具,评估内容涵盖知识、技能、沟通、团队合作等多项指标。 结论我国预检分诊护士能力评价工具多为近年研制,部分评价工具结局指标尚待明确,应用效果有待验证。未来应对相关评价工具进一步验证与完善,以期为预检分诊护士分诊能力的评估、评价提供依据,以促进护理领域预检分诊培训的持续优化。
    6  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构建
    王晓娇,顾春怡,李玲玲,朱文莉,朱春香,钟佳钰
    2023(5):22-2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3.006
    [摘要](62) [HTML](0) [PDF 1.11 M](273)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实践方案。 方法 通过典型助产机构内关键知情人访谈,梳理正常产程管理及分娩照护过程的焦点问题,系统检索文献,提取证据,构建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草案,通过专家论证确定证据的推荐等级,形成最终方案及标准化实施路径。 结果 助产机构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包括分娩照护准则、第一产程照护、第二产程照护、第三产程照护、新生儿照护及妇女产后早期照护共6个方面的90条证据推荐意见。 结论 正常产程分娩照护循证实践方案的构建过程科学严谨,有助于规范国内助产士的正常产程管理及分娩照护实践行为,为后续阶段本方案的临床实施及评价提供指导依据。
    7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刘哲,刘维维
    2023(5):29-3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7
    [摘要](110) [HTML](0) [PDF 930.50 K](368)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为日后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提供参考与借鉴。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EBSCO、Ovid、ProQuest、Elsevier ClinicalKey全医学平台、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构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结果 共纳入14个预测模型,模型的预测时长从产后6周至产后15年不等,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Logistic回归法,Cox回归法和机器学习。纳入模型均未进行外部验证。 结论 现有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代谢异常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但存在预测因子不全面、缺少外部验证等问题。建议未来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构建预测模型,充分挖掘可干预预测因子,重视模型外部验证,以促进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8  国内外袋鼠式护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石昊宁,邵涵,李进,赵宛莹,王鸿宇,杨晓,李京
    2023(5):33-3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3.008
    [摘要](123) [HTML](0) [PDF 1008.31 K](648)
    摘要:
    目的 分析国内外袋鼠式护理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进展,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英文文献1464篇、中文文献1168篇,国内外年发文量前期呈上升趋势,近两年有所下降;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高危早产儿管理、护理效果评价、多元化联合护理模式探索。发展趋势呈现研究对象由个体向家庭转变;研究目标由生理调节向身心并重转变;护理模式由单一性护理向多元化联合护理转变。 结论 与国际袋鼠式护理研究相比,国内研究尚缺乏多元化研究方向。我国可以借助国际研究热点及前沿扩充研究思路,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促进我国妇幼健康服务发展。
    9  女性失独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体验的质性研究
    唐诗,陈丹,肖泽梅,鲍祎敏,汪寒
    2023(5):37-40.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09
    [摘要](58) [HTML](0) [PDF 907.86 K](210)
    摘要:
    目的 了解女性失独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期间的真实体验,明确失独患者治疗期间的现存问题和需求。 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15例在长沙市生殖医学医院生殖中心治疗的女性失独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 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复杂的心理体验;失独行IVF-ET治疗对生活的影响;期望得到支持与帮助。 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女性失独患者行IVF-ET治疗期间复杂的心理和需求,根据其特殊情况与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其积极面对治疗,减轻身心痛苦。
    10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薇,侯朝铭,高静,柏丁兮,陈欢,卢贤英
    2023(5):41-4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0
    [摘要](116) [HTML](0) [PDF 933.11 K](239)
    摘要:
    目的 总结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专业学会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和系统评价,检索期限为建库到2022年10月。 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8篇指南、2篇专家共识。从代谢性并发症预防、感染性并发症预防、机械性并发症预防等3个主题中总结出24条最佳证据。 结论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证据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建议护理人员结合临床实际,审慎使用转化证据。
    11  反刍性沉思在ICU转出患者依恋类型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研究
    贾登帅,陈兰,陆雪梅,尹佳宁
    2023(5):45-4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1
    [摘要](51) [HTML](0) [PDF 1.11 M](267)
    摘要:
    目的 探讨ICU转出患者依恋类型与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的关系,以及反刍性沉思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便利抽取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从ICU转出的患者25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亲密关系经历简表、反刍性沉思问卷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ICU转出患者创伤后成长、依恋类型、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66.28±8.42)分、(36.97±9.81)分、(25.89±6.45)分;创伤后成长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侵入性反刍呈负相关(均P<0.05 ),与目的性反刍呈正相关(P<0.01);反刍性沉思在依恋类型与PTG间存在一定中介效应。 结论 ICU转出患者的依恋类型对创伤后成长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反刍性沉思间接影响。临床护士可以根据不同依恋类型患者的认知加工过程,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促进患者的创伤后成长,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12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方案的应用研究
    许晨,魏继鸿,陈蓓
    2023(5):49-53.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2
    [摘要](156) [HTML](0) [PDF 1.14 M](392)
    摘要:
    目的 构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10月的512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2021年2-11月的482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筛查率、吞咽功能评估率、吞咽障碍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结果 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门诊患者由27%上升至80%,住院患者由41%上升至95%;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率:门诊患者由32%上升至78%,住院患者由46%上升至82%;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由22.5%下降至9.6%以上,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功能全程管理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对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的关注度,降低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3  应对方式在手部烧伤患者烧伤结局与伤残接受度间的中介效应
    尹希,常菲,徐欢,邵丽佳,李佳,李金,曹洁,周萍
    2023(5):54-57.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3
    [摘要](64) [HTML](0) [PDF 1019.21 K](221)
    摘要: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手部烧伤患者烧伤结局与伤残接受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苏州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6例手部烧伤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伤残接受度量表、中文版手部烧伤结局评估工具对其进行评分。 结果 (1)3种应对方式与伤残接受度的相关性:面对(r=0.661)呈正相关,回避(r=-0.442)呈负相关,屈服(r=-0.621)呈负相关(均P<0.01)。(2)结构方程模型显示3种应对方式对伤残接受度的预测:面对为直接正向预测(β=0.072)、回避与屈服为直接负向预测(β=-0.081、β=-0.115)(均P<0.01);手部烧伤结局通过应对方式对伤残接受度发挥间接效应(总中介效应=0.046,直接效应=0.160,总效应=0.206,中介效应占比22.33%,P<0.05)。 结论 手部烧伤结局可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其中面对起正向作用,屈服、回避均起负向作用;建议采用多种干预措施减少患者有关屈服及回避的负向应对,提高其对手部伤残的接受度。
    14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吴佳玲,黄沛冠,谢春花,王蓓
    2023(5):58-6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4
    [摘要](64) [HTML](0) [PDF 912.29 K](281)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某医院68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适应性护理,提高了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疾病适应性,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术后功能的恢复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5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愈合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王银荣,邱晓堂,潘莉
    2023(5):62-6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5
    [摘要](113) [HTML](0) [PDF 995.04 K](347)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愈合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DFU患者2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访2年内DFU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69)和未复发组(n=178)。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Wagner分级、踝肱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3岁)、糖尿病病程(>10年)、糖化血红蛋白(>9.07%)、白蛋白(≤39.57 g/L)、C反应蛋白(>4.14 mg/L)、白细胞计数(>7.09×109/L)是DFU患者愈合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风险阈值>0.22时,此预测模型可以提供显著额外的临床净收益。 结论 基于DFU愈合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为DFU患者的防治提供重要指导策略。
    16  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定义、态度和行为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张昕悦,王颖,何梅,乐霄,崔梦影,蔡悦,杜玫洁
    2023(5):66-69.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6
    [摘要](97) [HTML](0) [PDF 923.18 K](334)
    摘要:
    目的 对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定义、态度和行为问卷(definitions,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relation to diarrhea during enteral nutrition questionnaire, DAPonDEN)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 方法 对源问卷进行翻译、回译、预调查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DAPonDEN。应用其对47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检验其信效度。 结果 中文版DAPonDEN包括3个维度共24个条目,定义、态度和行为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8.76%、72.77%和62.24%,项目分析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67~0.642,决断值为6.569~16.9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为0.71~1.00,问卷平均内容效度为0.98,重测信度为0.745。 结论 中文版DAPonDEN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和比较护士在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方面的定义、态度和行为水平。
    17  基于循证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住院颅脑创伤患者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
    田静,宋明阳,汪秋伊,刘婧,张薇,陈雪梅,周兰姝
    2023(5):70-74.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7
    [摘要](69) [HTML](0) [PDF 1.09 M](337)
    摘要:
    目的 验证基于循证的颅脑创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干预对住院患者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 方法 选取桂林市和济南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0名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阶梯整群随机试验设计,干预措施在3个时间段内依次推广到两所医院的神经外科,第1阶段两所医院都不进入阶梯,仍按照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常规的宣教和护理,第2阶段,其中一所医院进入,开始应用本研究的干预方案,第3阶段,另一所医院进入,干预组采用循证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 结果 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修正后的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25.286,P<0.001)。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在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后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本研究证明了基于循证的颅脑创伤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护理方案对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的有效性,证明了康复护理对颅脑创伤患者的意义。
    18  中文版癌症患者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和最佳界值研究
    徐培镕,张焱,孙倩男,王勇,王道荣
    2023(5):75-7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8
    [摘要](227) [HTML](0) [PDF 933.25 K](471)
    摘要:
    目的 验证中文版癌症患者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cognitive function FACT-Cog)在胃肠肿瘤人群中的信效度,并探讨其最佳界值。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311位胃肠肿瘤患者进行调查,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确定量表的最佳界值。 结果 中文版FACT-Cog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6,4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1、0.946、0.838和0.969,重测信度为0.975;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515%;验证性因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效标效度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呈正相关(r=0.291);量表最佳界值为75分,此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敏感度为84.6%、特异度为90.7%。 结论 中文版FACT-Cog量表在我国胃肠肿瘤患者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推荐最佳界值为75分,可用于评价我国胃肠肿瘤患者的认知功能。
    19  外军卫生勤务士兵专业培养现状
    冯志英,杜文胜,翟晋慧,程艳爽,马燕兰
    2023(5):79-8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19
    [摘要](75) [HTML](0) [PDF 894.89 K](521)
    摘要:
    20  社区老年肌少症风险筛查工具与方法的研究进展
    邓菲菲,赵智芳,李建琼,邓辉,吴文君
    2023(5):82-85.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20
    [摘要](77) [HTML](0) [PDF 924.23 K](828)
    摘要:
    21  喉切除患者呼吸道护理辅助装置研究现状
    石美琴,归纯漪,吴建芳
    2023(5):86-88.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21
    [摘要](89) [HTML](0) [PDF 1.57 M](308)
    摘要:
    22  慢性疼痛患者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进展
    施敏敏,成燕,童莺歌
    2023(5):89-9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22
    [摘要](65) [HTML](0) [PDF 918.50 K](532)
    摘要:
    23  半固化喂养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与护理
    李营阳,候琳琳,蒋恩社,景孟娟,李黎明
    2023(5):93-9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23
    [摘要](54) [HTML](0) [PDF 916.20 K](318)
    摘要:
    2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疼痛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张颖,刘雪琴,刘晓辉,魏巍,吴亚琪,江啸
    2023(5):97-101.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3.024
    [摘要](139) [HTML](0) [PDF 953.75 K](714)
    摘要:
    目的 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疼痛评估与管理最佳证据,为其提供实践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指南网及专业协会网站等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疼痛评估与管理的相关证据。 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包含临床决策4篇、证据总结1篇、指南2篇、系统评价6篇,从6个方面汇总了21条证据。 结论 证据应用人员可根据临床实际组建多学科团队,结合患者意愿提供适宜疼痛评估及鉴别、镇痛原则、动静脉内瘘穿刺痛、透析间期相关疼痛、药物护理等可行的疼痛管理措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疼痛水平。
    25  认知障碍患者运动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张晓莉,叶建莹,张译尹,殷玉环,张菊霞
    2023(5):102-10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25
    [摘要](141) [HTML](0) [PDF 1.16 M](213)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障碍患者的运动体验。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纳入关于认知障碍患者对运动体验的质性研究,并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 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提炼出46个研究结果,综合得到2个整合结果:运动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认知障碍患者参与运动的影响因素。 结论 运动对认知障碍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订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提高患者坚持运动的依从性。
    2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王志虎,梁琪,刘彦慧,牛韩菲菲,张春梅
    2023(5):107-112.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3.024
    [摘要](70) [HTML](0) [PDF 968.05 K](275)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38篇研究,其中抑郁组2462例,非抑郁组3012例。乡村居住、非在职、无配偶、有并发症、自我形象受影响、低日常生活能力、低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较差、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新农村合作医疗、有共病、 低教育程度是MHD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论 医护人员可依据上述危险因素识别MHD抑郁高危患者,对此类患者及早进行干预。
    27  《老年人跌倒预防及管理的国际指南》要点解读
    黄欢欢,苏飞月,黄琪,李惊鸿,杨柳,肖明朝,赵庆华
    2023(5):113-116. DOI: 10.3969/j.issn.2097-1826.2023.05.027
    [摘要](161) [HTML](0) [PDF 1.04 M](1995)
    摘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后果严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老年人群进行跌倒预防和管理已成为全球公共议题。本文旨在对《老年人跌倒预防及管理的国际指南》进行简介,并从跌倒风险筛查、评估、分级管理及干预三方面进行内容解读,以期为减少老年人可预防伤害、助力健康老年化目标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